[发明专利]采用压电薄膜测量FRP约束混凝土柱主动和被动套箍力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0082.9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梁鸿骏;胡霁月;蒋燕鞠;赵晓博;颜宇鸿;王常宝;李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E04C3/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艾小倩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压电 薄膜 测量 frp 约束 混凝土 主动 被动 套箍力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压电薄膜测量FRP约束混凝土柱主动和被动套箍力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将厚度仅为28μm的压电薄膜粘贴在FRP约束混凝土柱的核心混凝土侧壁,在离贴面位置2d~10d从FRP纤维丝间隙引出与压电薄膜连接的导线以输出压电信号,d为开孔直径,以避免开孔位置的应力集中造成测量位置的套箍力测量不准确。利用压电薄膜对动态应力的高度敏感性,通过薄膜上下电极之间电信号的变化来量测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本发明装置不会破坏FRP与混凝土界面特性,且膜薄易放置,测试装置简单,测量操作易行,量测结果直观,灵敏度准确度高,可实现受力全过程中套箍约束力的实测,实现在施工或服役过程中对套箍约束力实时检测,可对结构的安全健康实现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压电薄膜测量FRP约束混凝土柱主动和被动套箍力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混凝土柱是一种在普通混凝土柱外侧包裹FRP所形成的新型组合柱,由于内部混凝土在外部FRP的约束作用下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使FRP约束混凝土柱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轴向延性,同时外部的FRP可保护内部的混凝土使FRP约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因此FRP约束混凝土柱开始逐渐应用于工程修复加固及新建结构中。FRP约束混凝土可分为被动约束和主动约束,被动约束是由被约束混凝土的膨胀引起的,主动约束是在稍大于被约束柱的FRP壳内注入膨胀砂浆或压力灌注环氧树脂实现的。
在FRP约束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计算FRP约束所带来的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虽然关于钢管约束混凝土的性能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针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的轴压强度模型不能直接用于FRP约束混凝土,其计算结果对于FRP约束混凝土来说是偏于不安全的。因此需要专门针对FRP约束混凝土进行相关研究,其中FRP约束混凝土的套箍约束力的确定对深入研究FRP约束混凝土的轴压强度模型十分重要。但由于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约束力存在于FRP与混凝土的界面上,普通应力应变的量测装置无法安装,而压电薄膜质轻、膜薄、耐用易安装,且可以无源工作,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用传感器,但在FRP约束混凝土的套箍力检测方面尚未见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压电薄膜测量FRP约束混凝土柱主动和被动套箍力的试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压电薄膜测量FRP约束混凝土柱主动和被动套箍力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压电薄膜的压电效应,即压电薄膜表面输出的电荷量与垂直于表面的压力以及压电薄膜的面积成正比,从而根据外接电路的电荷量的变化可得出压电薄膜的压力,即测得FRP约束混凝土柱的主动和被动套箍力;包括如下步骤:
(1)在FRP约束核心混凝土之前,将厚度仅为28μm,尺寸为0.6cm×3cm,有效面积为1.2cm2,介电常数为110×10-12的压电薄膜粘贴在核心混凝土的侧壁,在离贴面位置2d~10d处从FRP纤维丝间隙引出导线以输出压电信号,d为开孔直径,目的是为了避免开孔位置的应力集中造成压电薄膜测得的约束力有误差;
(2)通过自锁式预应力装置张拉FRP,给FRP施加一已知的预应力,记录压电薄膜的电信号变化;
(3)计算机分析处理压电薄膜的变化的电信号:根据压电薄膜的压电效应,利用压电薄膜的上下两个电极上聚集的正负电荷量的计算公式(1):
Q=A·εσ(1);
式中,Q为压电薄膜表面输出的电荷量;A为压电薄膜的面积;ε为压电材料介电常数;σ为待测的约束力;通过测定外接电路的电荷量的变化可得出压电薄膜的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即检测出此时FRP约束混凝土柱受到的主动套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0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