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0130.4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6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光;郝剑虹;张好运;温照园;周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N3/04;G06N3/08;G01M17/007;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手势 识别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计算机、五指手抓控制器、五指手抓、机械臂控制器、机械臂本体、安装底板及车载手势识别模块。其中,除机械臂本体与机械臂控制器相连实现通讯外,其它部分均与测试计算机相连实现通讯或控制。五指手抓与机械臂本体末端实现机械连接。该系统可仿真人类手势操作动作,通过测试计算机按照预设测试序列可实现手动和全自动测试,覆盖了手势识别的主要测试项,可适用于多种手势识别产品的测试,具有通用性强、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汽车人机交互领域的手势识别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手势识别作为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智能汽车领域,车载手势识别技术可以减少驾驶员的分神行为,使驾驶过程更方便和安全。汽车中使用手势识别技术受空间、光照等因素影响,手势识别范围、识别准确率等难以控制。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车载手势识别测试时缺乏相应的通用性测试系统和方法,急需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以满足车载手势识别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手势识别功能及性能验证。,可以覆盖主要手势识别测试项,可兼容完成多种手势识别产品的开发、测试及评价任务,通用性强且易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包括控制平台和测试平台,测试平台包括安装底板、机械臂本体、五指手抓、以及手势识别模块,控制平台包括测试计算机、机械臂、以及五指手抓控制器,测试计算机通过通讯线缆与机械臂控制器、五指手抓控制器、手势识别模块相连接,安装底板将机械臂本体固定于指定位置,五指手抓与机械臂本体末端机械连接;
测试计算机结合车辆内饰空间结构数模信息、安装底板、机械臂本体和五指手抓的数模信息,计算机械臂本体及五指手抓的运动序列,将运动序列分别下发于机械臂控制器与五指手抓控制器,机械臂控制器与五指手抓控制器分别按照制定运动路径和动作实现多种拟人手势动作,同时手势识别模块采集外界手势动作,并将识别序列发送于测试计算机,测试计算机根据实时机械臂本体位姿、五指手抓动作、手势识别模块识别序列信息,分析手势识别指标,输出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测试计算机可导入车辆的内饰数模数据、安装底板数模、机械臂本体位姿信息,自动计算机械臂本体和五指手抓的空间运动位姿序列,如未知被测车辆内饰数模数据信息,亦可采用机器人本体与五指手抓示教的形式获得空间运动位姿序列。
进一步的,机械臂本体为串联式6自由度机械臂。
进一步的,测试计算机还连接数据库,所述的数据库存储图像和测试结果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手势识别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末端安装有五指手抓的机械臂本体通过安装底板安装于车辆主驾驶座椅安装位置;
步骤二:导入内饰车辆内饰数模、安装底板、机械臂本体、五指手抓尺寸和位姿信息,计算机械臂本体和五指手抓的运动序列,或通过机械臂本体和五指手抓的示教方式获取运动序列;
步骤三:控制序列分别下发于机械臂控制器和五指手抓控制器,实现两者动作;
步骤四:手势识别模块不断读取外界手势信息,并将识别序列发送于测试计算机;
步骤五:测试计算机持续记录机械臂本体、五指手抓和手势识别模块识别序列信息,分析是否识别,输出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测试计算机内设有手势识别数据库,建立方法如下:
a1)采集车辆以及五指手抓图片库;
a2)采集标准手势图片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