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液化气船稳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0560.6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6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华;张弛;温保华;邵波;周晓明;黄少峰;张青敏;樊祥栋;鲁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43/06 | 分类号: | B63B43/06 |
代理公司: |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载 水密 货舱 密实 依次排列 横舱壁 肋板 强框 船头 左右对称分布 船舶设计 灵活配置 破舱稳性 舱室 不连通 压载水 浮态 两舷 稳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液化气船稳性的方法,液化气船的舱室包括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至少3个货舱,每个货舱内分别设有3对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顶部压载舱以及3对底部压载舱,顶部压载舱和底部压载舱不连通,每对顶部压载舱以及每对底部压载舱均分别包括左右对称分布在船的两舷上的左压载舱和右压载舱;每个货舱的前后均设有水密横舱壁,水密横舱壁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水密强框和水密实肋板,水密强框与对应的水密实肋板在同一肋位。本发明使得船舶设计人员可以对压载水进行灵活配置,有利于实现浮态和破舱稳性的调整,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化气船稳性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提高液化气船稳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2016版生效后(简称新IGC规则),现有的中小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破舱稳性不容易满足规范要求。液化气船货舱数量越少,越不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有四个货舱的液化气船,一般为双底单舷侧结构,每个货舱设置左右两对压载舱,新规则对其影响不大。对于有两个货舱的液化气船,一般为单底双舷侧结构,边压载舱较大,常规的设计也能满足要求。对于三个货舱的液化气船,常规设计处在临界点,有不满足新IGC规则的风险,船厂会面临船东弃船的风险。
现有的中小型液化气船一个货舱设有2对压载舱,分别为左右压载舱,且顶边舱和底边舱是连通的。专利名称为“一种液化气船的货舱与压载舱布置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5818927 B)公开了:该船有3个货舱,设置有6对压载舱,分别为左右压载舱,且上下压载舱是连通作为一个整体,中间的压载舱容相比其他压载舱是最小的;同时左右压载舱通过一道水密中纵桁分割。该发明中横舱壁下方的肋板是非水密的,横舱壁与所处压载舱水密实肋板间距在[9.55m,10.75m]之间。然而,这种方案却面临着破舱稳性不足的风险,从而造成船东弃船这一严重局面。同时,由于船压载舱联通,压载舱数量少,对于调整浮态十分不利,且存在破舱稳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液化气船稳性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液化气船稳性的方法,所述液化气船的舱室包括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至少3个货舱,每个货舱内分别设有3对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顶部压载舱以及3对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底部压载舱,顶部压载舱和底部压载舱不连通,每对顶部压载舱以及每对底部压载舱均分别包括左右对称分布在船的两舷上的左压载舱和右压载舱;每个货舱的前后均设有水密横舱壁,水密横舱壁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水密强框和水密实肋板,所述水密强框与对应的水密实肋板在同一肋位。
进一步的,所述货舱包括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一号货舱、二号货舱和三号货舱;
所述顶部压载舱包括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一号顶边舱压载舱、二号顶边舱压载舱、三号顶边舱压载舱、四号顶边舱压载舱、五号顶边舱压载舱、六号顶边舱压载舱、七号顶边舱压载舱、八号顶边舱压载舱和九号顶边舱压载舱,一号顶边舱压载舱、二号顶边舱压载舱、三号顶边舱压载舱、四号顶边舱压载舱、五号顶边舱压载舱、六号顶边舱压载舱、七号顶边舱压载舱、八号顶边舱压载舱和九号顶边舱压载舱左右对称分布在船的两舷上;
所述底部压载舱包括从船头至船尾依次排列的一号底边舱压载舱、二号底边舱压载舱、三号底边舱压载舱、四号底边舱压载舱、五号底边舱压载舱、六号底边舱压载舱、七号底边舱压载舱、八号底边舱压载舱和九号底边舱压载舱,一号底边舱压载舱、二号底边舱压载舱、三号底边舱压载舱、四号底边舱压载舱、五号底边舱压载舱、六号底边舱压载舱、七号底边舱压载舱、八号底边舱压载舱和九号底边舱压载舱左右对称分布在船的两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式海上加油站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甲板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