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K细胞外泌体hsa-miR-9773在抗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1156.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3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以兵;胡薇蕾;寿鑫;王国胜;陈海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105 | 分类号: | A61K31/7105;A61K35/1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k 细胞 外泌体 hsa mir 9773 抗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经跨膜IL‑21激活的NK细胞(aNK)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包含的多种miRNA在抗菌中和抗肿瘤的应用,为治疗细菌感染和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方法:(1)不同于抗生素治疗,外泌体抗菌具有较低的副作用;(2)可通过联合使用增强抗菌治疗效果;(3)外泌体可低温储存,miRNA可以人工合成,成本低,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4)外泌体和多种miRNA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效果,具有宽泛的抗菌谱;(5)miRNA作用于多种肿瘤细胞共有的信号通路,能抑制多种肿瘤,具有宽泛的抗肿瘤应用。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7113093652、申请日为2017年12月11日、发明名称“NK细胞外泌体及相关miRNA在抗菌和抗肿瘤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经跨膜IL-21激活的NK细胞(aNK)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以及相关的miRNA在抗菌中和抗肿瘤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携带胞质组分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小泡,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mRNA和mi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外泌体以膜融合的方式将miRNA和蛋白质传递给其他细胞,作为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主要的效应细胞,已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其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被感染或发生癌变的细胞。NK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含有部分NK细胞的活性物质,也具有抗肿瘤的能力。
NK细胞外泌体应用于临床治疗最大的瓶颈在于因为NK细胞在体外无法很好的扩增,从而无法获取足够数量的外泌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人工抗原呈递细胞(genetically-engineered 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APCs)表达的跨膜IL-21来刺激NK细胞的增殖,aNK细胞的扩增数量足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经过14-18天的激活和扩增,大量的外泌体由aNK细胞释放进入培养液中,这部分aNK细胞外泌体拥有典型的NK细胞特征蛋白,并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能力。
在过去数十年中,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微生物耐药频率和其与相关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最重要的耐药性病原体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β-内酰胺的肺炎球菌和多药耐药性肺炎球菌,以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的β-内酰胺酶耐药性是造成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迫切需要新颖的抗菌剂,尤其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抗菌剂。
本发明发现激活后的aNK细胞,其外泌体不仅富含NK细胞的胞浆成分,还富含大量的miRNA。这些miRNA在实验中可以显著的抑制细菌的生长,具有出色的抗菌功能,同时发现这些miRNA在实验中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抗肿瘤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NK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包含的miRNA在抗菌和抗肿瘤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经跨膜IL-21激活的NK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抗菌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外泌体包含一条或一条以上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2144所示序列的miRNA。
进一步地,将所述外泌体单独用于抗菌,或将所述外泌体与aNK细胞共同用于抗菌。
SEQ ID NO.1~SEQ ID NO.1411所示的任一条miRNA。
SEQ ID NO.1~SEQ ID NO.2144所示的任一条miRNA在抗菌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用于制备抗菌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1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