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启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1956.2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东;张健;代云龙;高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25/20;B60R25/24;G07C9/00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哲生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钥匙 第一微处理器 近场通信技术 近场通信模块 车辆启动 环境要求 启动系统 钥匙数据 周围信号 车内 耗时 读取 车身控制系统 高频无线通信 启动控制系统 控制方式 控制系统 蓝牙技术 启动状态 预设条件 检测 基站 整车 合法性 验证 传输 卫星 通信 通讯 合法 | ||
1.一种车辆启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内启动系统;所述车内启动系统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近场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至少用于:
检测智能钥匙;
在检测到智能钥匙时,读取智能钥匙的钥匙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第一微处理器;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至少用于:
根据所述钥匙数据验证所述智能钥匙的合法性;
若所述智能钥匙合法,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与车身控制系统通讯,令整车进入启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外解锁系统,所述车外解锁系统包括第二微处理器和第二近场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近场通信模块至少用于:检测智能钥匙;在检测到智能钥匙后,读取所述智能钥匙的钥匙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第二微处理器;
所述第二微处理器至少用于:
根据所述钥匙数据验证所述智能钥匙的合法性;
若所述智能钥匙合法,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通过与车身控制系统通讯,实现车身解锁,并令整车进入启动状态;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通过与车身控制系统通讯实现车身闭锁,并令整车处于无法启动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与车身控制系统通讯,令整车进入启动状态的方面,所述第一微处理器具体用于:
向所述车身控制系统发送种子请求;
使用所述车身控制系统返回的随机种子计算出启动密码,并发送给所述车身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启动密码用于所述车身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在验证成功后,所述车身控制系统控制整车进入启动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还用于:若接收到来自所述车身控制系统的启动密码验证失败通知,返回执行发送种子请求的操作,并执行后续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的工作模式包括低功耗检测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
在检测智能钥匙方面,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正常工作模式下,按检测周期检测智能钥匙;
在所述低功耗检测模式下,定期唤醒检测智能钥匙,若检测到钥匙状态由无钥匙状态变为有钥匙状态,进入所述正常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读取智能钥匙的钥匙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的操作,是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处于所述正常工作模式下执行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还用于: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通知处于正常工作模式的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进入低功耗检测模式;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在目标预设时长内持续未检测或持续检测到智能钥匙,或者,接收到休眠指令。
7.如权利要求2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整车处于无法启动的状态;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车门处于闭锁状态、车辆处于熄火状态并且整车处于无法启动的状态;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车门处于解锁状态、车辆处于熄火状态并且整车处于可启动的状态。
8.一种车辆启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启动控制系统,所述启动控制系统至少包括车内启动系统,所述车内启动系统包括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一近场通信模块;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检测智能钥匙;
所述第一近场通信模块在检测到智能钥匙时,读取智能钥匙的钥匙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第一微处理器;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根据所述钥匙数据验证所述智能钥匙的合法性;
若所述智能钥匙合法,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微处理器通过与车身控制系统通讯,令整车进入启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19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