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3662.3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凌永泰;李威莅;夏先知;周俊领;刘月祥;刘涛;任春红;赵瑾;高富堂;陈龙;谭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4/649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烯烃 聚合 催化剂 组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催化剂及烯烃聚合方法,该催化剂组分包含:钛、镁、氯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包含式(I)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式(I)中,10<n<2000,优选地,n为100‑500。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丙烯聚合时,催化剂具有良好氢调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氯化镁载体、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以及钛化合物。给电子化合物不仅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且可以增强催化剂的立体定向能力,离开了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催化剂的活性将很低,而且所得聚合物会因等规指数低而无法使用。用作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有如专利文献US4784983中使用的邻苯二酸二异丁酯或苯甲酸乙酯等芳香族单酯或双酯类化合物,如专利文献CN1453298中使用的二醇酯化合物,如专利文献CN1313869中使用的琥珀酸酯类化合物,如专利文献EP361494中使用的二醚类化合物等。在工业生产中,这些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上中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使用芳香族二酯类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低;使用二醚类化合物的催化剂虽然催化活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但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等。正因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催化剂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所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改进仍一直是本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的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通式(I)的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丙烯聚合的时候,催化剂具有良好氢调敏感性。基于上述发现,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包含:钛、镁、氯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包含式(I)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
式(I)中,10<n<2000,优选地,n为100-50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镁载体:由包含卤化镁、醇类化合物和环氧乙烷类化合物的体系反应得到;
2)采用钛化合物处理所述含镁载体,并在处理过程中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含以下组分;
A、上述的催化剂组分或者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催化剂组分;
B、烷基铝化合物;
任选地,C、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烯烃聚合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反应条件下,使一种或多种烯烃与上述的催化剂进行接触。
本发明采用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丙烯聚合的时候,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氢调敏感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36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