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烘干转筒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4042.1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梅丽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丽中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筒体 隔板 舱室 固定设置 热风进口 旋转轴线 单向阀 排气口 旋转筒 舱体 端壁 筒壁 转筒 单向阀控制 粮食烘干 热风流向 扇形结构 水平设置 旋转一周 转动过程 体内腔 再加热 缓苏 分隔 加热 粮食 连通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烘干转筒,包括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旋转筒体内设置隔板将旋转筒体内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所述隔板由旋转筒体的旋转轴线伸向旋转筒体的筒壁,所述旋转筒体至少有一个端壁固定设置,在固定设置的端壁上设置有热风进口和排气口,所述热风进口和排气口不同时与同一个舱室连通,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分布于所述隔板上靠近旋转筒体筒壁的一端。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舱体扇形结构的特点,转筒转动过程中粮食处于舱体的不同位置,结合单向阀控制的热风流向,使粮食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能够经历“加热‑缓苏‑再加热”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粮食烘干转筒。
背景技术
粮食烘干过程中,对于干燥速度的把握十分重要,太快很容易造成粮食表面发生玻璃化转变,导致爆腰率提高,太慢又会影响产量。实际生产中往往使用“缓苏”手段来隔断连续加热的时间,使粮食内部的水分能够得到充分的时间向外转移,同时避免粮食表面持续升温。但是通常的缓苏手段是将粮食从加热设备中取出静置,如需要再加热,还需再次投入加热设备中,如此反复工序和操作复杂,增加了额外成本。
本方案通过设计新型的烘干转筒,在旋转过程中实现了加热-缓苏-再加热的过程,成功实现了既有效率又有质量的高效粮食烘干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粮食烘干转筒。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粮食烘干转筒,包括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旋转筒体内设置隔板将旋转筒体内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所述隔板由旋转筒体的旋转轴线伸向旋转筒体的筒壁,所述旋转筒体至少有一个端壁固定设置,在固定设置的端壁上设置有热风进口和排气口,所述热风进口和排气口不同时与同一个舱室连通,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阀分布于所述隔板上靠近旋转筒体筒壁的一端。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板上所有单向阀的朝向相同,使热风由热风进口进入至由排气口排出过程中流经较长路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热风进口与排气口始终与两个相邻的舱室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舱室上均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设置于舱室对应的旋转筒体的筒壁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舱门设置于筒壁与沿旋转筒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隔板的接触部位。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舱体扇形结构的特点,转筒转动过程中粮食处于舱体的不同位置,结合单向阀控制的热风流向,使粮食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能够经历“加热-缓苏-再加热”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粮食烘干转筒,包括旋转筒体1,所述旋转筒体1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旋转筒体1内设置隔板2将旋转筒体1内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3,所述隔板2由旋转筒体1的旋转轴线伸向旋转筒体1的筒壁,所述旋转筒体1至少有一个端壁固定设置,该端壁与筒体之间动密封,在固定设置的端壁上设置有热风进口5和排气口6,所述热风进口5和排气口6不同时与同一个舱室3连通,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单向阀4。由于舱室3的形状并非圆形,通过旋转筒体1的转动,带动粮食在舱室3内翻滚,在此过程中粮食堆放的厚度和热风穿过粮食层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因此粮食与热风接触的具体方式也是随时变化的,从而能够使粮食的加热过程和水分的散失过程处于随时变动的环境中,有效避免加热过度,防止品质受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丽中,未经梅丽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