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4066.7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8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宋波;倪宇东;李慧;马洁;柯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G01V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许曼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观测 系统 设计 尺寸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的方向场;
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对地震波的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
将频率和信噪比符合预设识别度的插值道对应的插值距离作为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的方向场,包括:
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
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包括:
根据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实现根据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其中,f(x)为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g(x;θj)为参数集θj的基函数;gx(x;θj)为基函数g(x;θj)的空间梯度;fx(x)为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对应的梯度场;表示定义式;x为采样频率,j为采样主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对地震波的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包括:
根据插值道数和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中采样主频对应的梯度场,确定插值距离;
根据插值距离对地震波的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
5.一种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向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的方向场;
梯度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插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对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
确定模块,用于将频率和信噪比符合预设识别度的插值道对应的插值距离作为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场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在待采样区域采样的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速度,获取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
所述梯度场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场获取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方向场获取所述地震波的梯度场:
其中,f(x)为地震波中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g(x;θj)为参数集θj的基函数;gx(x;θj)为基函数g(x;θj)的空间梯度;fx(x)为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对应的梯度场;表示定义式;x为采样频率,j为采样主频。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插值道数和平行于接收方向的地震数据中采样主频对应的梯度场,确定插值距离;并根据插值距离对地震波的炮集数据进行横向采样插值。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维观测系统设计面元尺寸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0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负极及其应用的金属空气电池单体
- 下一篇:输灰装置、除尘输灰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