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仪器的恒温控制方法、恒温系统及恒温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4674.8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甜;杨揆;张晓飞;丁飞;刘鲁军;王学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仪器 恒温 控制 方法 系统 恒温箱 | ||
本发明涉及雷达电子设备接收系统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精密仪器的恒温控制方法、恒温系统及恒温箱。通过采集发热元件的温度,若任一个发热元件的温度高于温度设定值,则制冷单元提供冷量,以降低发热元件所在箱体内的环境温度。由于主接收通道和副接收通道对温度精度的要求高于其他发热元件,需要再次采集这两个接收通道的温度,若第一次降温之后,该接收通道的温度仍然高于温度设定值,则制冷单元针对该接收通道单独降低,以确保接收通道的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保证接收通道的性能。两次降温实现了对重点需要恒温环境的接收通道进行精密温控,保证接收通道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电子设备接收系统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精密仪器的恒温控制方法、恒温系统及恒温箱。
背景技术
雷达接收系统内部的精密仪器对温度要求极高,温度的恒定对于雷达接收系统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温度的精密控制是雷达接收系统的一项关键指标。
由于雷达接收系统位于户外,外部的温度变化导致雷达接收系统的温度不恒定,影响雷达接收系统的性能,亟需提供一个恒温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精密仪器的恒温控制方法,能够维持雷达接收系统所在的环境温度的恒定,以便保证雷达接收系统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仪器的恒温控制方法,该恒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精密仪器箱体内发热元件的温度,发热元件包括中频组件、副接收通道、主接收通道、用于获取信息的L型组件;
S2,若步骤S1采集的任一个发热元件的温度大于温度设定值,则第一制冷单元向箱体内输送制冷量ΔU;
S3,输送制冷量ΔU达到设定时间之后再次采集副接收通道的温度和主接收通道的温度,若任一个接收通道的温度依然大于温度设定值,则第二制冷单元通过均温板向温度高于温度设定值的接收通道输送制冷量ΔU′,以此使分布于均温板上的该接收通道的温度降至小于温度设定值。
进一步,通过PID算法计算制冷量ΔU和制冷量ΔU′
ΔU=U(k)-U(k-1)
其中,
U(k)、U(k-1)分别为第k时刻、k-1时刻发热元件的热量值,U′(k′)、U′(k′-1)分别为第k′时刻、k′-1时刻接收通道的热量值,e(k)、e(k-1)、e(k-2)、e(j)分别为发热元件在第k时刻、k-1时刻、k-2、j时刻的温度值,Ti为PID算法的积分时间,Td为PID算法的微分时间,T为PID算法的计算时间,Kp为常数,e(k′)、e(k′-1)、e(k′-2)分别为接收通道在第k′时刻、k′-1时刻、k′-2时刻的温度值。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温度设定值为35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一种恒温系统,该恒温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传送至PID控制器的中频组件温度传感器、副接收通道温度传感器、主接收通道温度传感器、L型组件温度传感器,PID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制冷单元。
进一步,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第一TEC模块、第二TEC模块、均温板,所述PID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H桥功率开关芯片驱动第一TEC模块,所述PID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H桥功率开关芯片驱动第二TEC模块,所述第二TEC模块产生的制冷量通过均温板扩散在恒温系统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频组件温度传感器、副接收通道温度传感器、主接收通道温度传感器、L型组件温度传感器均通过DB25接收件将采集的温度传送至PID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