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4711.5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罗宇翔;叶勇;熊伟;王淑慧;陈美璇;沈宏伟;曹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芮锋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M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暗室 高温 设备 降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包括设备底座、测控系统、隔热冷却水系统,其步骤为:步骤一:暗室泄放高温尾气进入试车台排气筒;步骤二:试车台排气筒的高温尾气随即进入隔热桶;步骤三:隔热桶内部朝高温排气喷射雾化后的冷却水进行降温;步骤四:测控系统设备中的喷水压力、喷水前排气温度、排气波导前排气温度、隔热筒外壁温度对隔热桶与尾气进行测试,使其温度低于300℃;步骤五:低于300℃的高温尾气进入波导窗,从而离开暗室;降低了成本,和产品的制作体积重量等,满足航空发动机在暗室内加载试验,能更好的反馈在加载过程中的性能问题,为国家的发动机事业做出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暗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暗室主要组成结构主要为屏蔽室、和吸波材料。屏蔽室由屏蔽壳体、屏蔽门、通风波导窗及各类电源滤波器等组成。根据用户要求,屏蔽壳体可采用焊接式或拼装式结构均可。吸波材料由工作频率范围在30MHz~1000MHz的单层铁氧体片,以及锥形含碳海绵吸波材料构成,锥形含碳海绵吸波材料是由聚氨脂泡沫塑料在碳胶溶液中渗透而成,具有较好的阻燃特性,航空等发动机放置在暗室内测试,发动机喷火至800℃,高温需要引出暗室,而不损坏暗室的材料,暗室能够泄放高温尾气的唯一通道是波导窗,但是目前国内外最好的波导窗只能耐300℃高温,因此需要在短距离内将800℃的温度降至300 摄氏度。
现有的方法制作成本非常昂贵,同时制作成品体积太大,重量太重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暗室的高温喷燃设备降温方法,包括设备底座、测控系统、隔热冷却水系统,其步骤为:
步骤一:暗室泄放高温尾气进入试车台排气筒;
步骤二:试车台排气筒的高温尾气随即进入隔热桶;
步骤三:隔热桶内部朝高温排气喷射雾化后的冷却水进行降温;
步骤四:测控系统设备中的喷水压力、喷水前排气温度、排气波导前排气温度、隔热筒外壁温度对隔热桶与尾气进行测试,使其温度低于300℃;
步骤五:低于300℃的高温尾气进入波导窗,从而离开暗室。
优选的,所述设备底座设计前后各一个,支撑整个冷却系统,应确保冷却系统的主承力不在暗室屏蔽体上。
优选的,所述测控系统喷水压力、喷水前排气温度、排气波导前排气温度、隔热筒外壁温度控制系统应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试车台的使用方需要进行测控布置。
优选的,隔热冷却水系统包括设备隔热桶和水循环系统,供水波导,回水波导等。
优选的,隔热筒采用天圆地方结构,前方为圆形,与试车台引射筒连接,筒内安装喷水冷却系统,筒外采用水套形式对排气筒内温度进行隔热,保证温度不大于100℃,隔热筒后端能与排气波导连接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水冷却系统包括增压水泵、雾化喷嘴、水量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和产品的制作体积重量等,满足航空发动机在暗室内加载试验,能更好的反馈在加载过程中的性能问题,为国家的发动机事业做出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芮锋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芮锋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连施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混合编码的遗传优化轨迹跟踪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