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8680.0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庆德;李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三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6 | 分类号: | B29C70/46;B29C70/54;C01B32/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石墨 分散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一,原料混合;步骤二,SMC材料制作;步骤三,模压成型;步骤四,合模压制;步骤五,脱模清洗;步骤六,检验存储;该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采用树脂糊、玻纤与石墨烯合成,适合石墨烯分散,再采用合模压制的方法制成适合石墨烯分散的SMC材料,适合用在汽车的挡风玻璃涂层,和金属材料相比有良好的设计适应性,具有高集约化的零件;高精度的成型公差,可省去许多机械操作;在恶劣环境中的耐腐蚀性;显著的介电强度和耐漏电痕迹性;低的热导率,微波穿透性和良好的抗凹痕性;和传统塑料相比尺寸精确,稳定性好并且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分散的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理想中的单层石墨烯片是由一层密集的碳六元环构成的,没有任何结构缺陷。它的厚度为0.35nm左右,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同时,它也是组成其他碳族材料的基本单元,能够通过翘曲得到零维的富勒烯,卷曲得到一维的碳纳米管和堆叠得到三维的石墨,石墨烯中最基本的重复周期单元是有机化学中最为稳定的苯环结构,它是当前最好的二维纳米材料,一般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涂层,但是由于石墨烯是纳米级材料,非常轻,比表面积大,在制作成汽车的挡风玻璃涂层时无法用普通的分散方式,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石墨烯分散的合成方法,包括步骤一,原料混合;步骤二,SMC材料制作;步骤三,模压成型;步骤四,合模压制;步骤五,脱模清洗;步骤六,检验存储;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原料混合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准备玻纤、树脂与石墨烯,选取质量上乘的玻纤、树脂与石墨烯;
2)将树脂倒入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9.5-10.5,加入引发剂,关闭反应釜,反应1-2h;
3)随后加入乳化剂,连续搅拌15-20min,即可得到树脂糊,将树脂糊、玻纤与石墨烯存储在阴凉处;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SMC材料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树脂糊传送到刮糊槽中,刮胡槽安置在移动的承载膜的上方,刮糊槽控制树脂糊的涂覆量;
2)与此同时,玻纤与石墨烯喂入到位于已涂覆树脂糊的承载膜上方的旋转切割器中,玻纤被切割成所需长度并下落到树脂糊上;
3)玻纤与石墨烯含量由承载膜的移动速度控制,在切割区的下游,另一涂有树脂糊的承载膜,以树脂糊面向下的状态贴合到短切玻纤上,再通过捏合辊,玻纤被树脂糊浸透,树脂糊内部空气被挤出片材,即可制成SMC材料;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模压成型包括以下步骤:
1)SMC片材到位就绪后,铺放到切割台上并切割成预先设计好的尺寸和形状,切割台通常设置在模具附近;
2)切割好的料块码放并组合成规定的形式,每模加料方式都要称重以检查加料量是否准确,必要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将每模的加料方式调整、组合得尽可能准确和一致;
3)将预先组合好的片材放置到热模表面的指定位置,对大型或复杂制件,片材被分步地放入模具中,保证铺料位置的准确性;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合模压制包括以下步骤:
1)合模压制模具采用是一套配合的钢模,其表面有镀层或做表面经过处理以降低磨损,模具用油或者蒸汽加热到130-170℃;
2)SMC材料铺放好之后,模具闭合给SMC材料施压,借助先进的压力控制技术,实际上在模压过程中压力可以变化,以实现最佳的表面质量,SMC材料即可压制完成;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脱模清洗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三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三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8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