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拉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9589.0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2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键礼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李明香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拉环 | ||
本发明属于市政公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A弹簧、主齿条、B弹簧、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等,其中通过控制调节环来实现锥塞是否将A进出口堵住,进而实现油缸的中活塞是否能在油缸中滑动,从而达到调节连杆伸出油缸的长度,进而达到调节本发明的拉环的长度。在乘客使用本发明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快速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让环型球面壳无法围绕球体中心摆动,这样在公交车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本发明的拉环将不会晃动,让乘客能站立更稳定些,避免了乘客身体较大晃动所造成的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减少了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公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内普遍设置有横杆,在横杆上悬挂有方便乘客手握的拉环,站在车厢中的人手抓紧拉环来保持平衡,以免摔倒。目前的公交车拉环多采用尼龙带进行软连接。但是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每遇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加之拉环采用软连接,站着抓住拉环的乘客虽然不易摔倒,但晃动却在所难免,不稳定的晃动让人很不舒服,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纠纷以及安全事故。如果拉环在不使用时能处于可随便摆动的状态,而在拉环使用时转变为刚性连接而不可随意摆动,那么拉环的使用效果将得到优化。另外,公交车内乘客的身高有高有低,对于身高较低的乘客在使用拉环时,虽然勉强能拉到拉环,当长时间不舒服的上举抓握,会使肩、臂、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导致疲劳,当司机踩刹车时很容易造成手臂拉伤或站不稳的情况。因此,拉手的高度应避免手臂长时间呈180°拉伸。那么具有可调长度的拉环将变得非常实用。
本发明设计一种可调拉环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调拉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端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壁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
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端固连;位于过渡壳中的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键礼模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键礼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9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