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机构、车钩及轨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9944.4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杜锦涛;陆青松;刘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0 | 分类号: | B61G7/00;B61G7/08 |
代理公司: | 37256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楠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件 锁定 锁定件 弹性件 车钩 折叠机构 轨道车辆 铰接 车钩缓冲器 连挂装置 槽配合 解锁 转动 脱离 申请 | ||
一种折叠机构、车钩及轨道车辆,其中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锁定单元,第一转动件具有锁定槽,锁定槽位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铰接,锁定单元固定于第二转动件上,锁定单元包括第一锁定件及第一弹性件,第一锁定件与第二转动件铰接,第一锁定件与锁定槽配合连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动件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锁定件固定连接,其中,当第一锁定件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转动并脱离锁定槽时,解锁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此外,轨道车辆包括车钩,车钩包括上述折叠机构。本申请在车钩连挂的过程中,提高了调整车钩缓冲器及连挂装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车钩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
目前轨道车辆(如轻轨车辆)的车钩包括连挂装置、折叠机构及车钩缓冲器,连挂过程需要人工不断调整车钩缓冲器及连挂装置,当车钩缓冲器和车钩连挂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例如,当车钩缓冲器和车钩连挂装置在一条线上)时,两车之间才可进行连挂。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车钩连挂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调整车钩缓冲器及连挂装置的相对位置,从而导致操作复杂且连挂缓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折叠机构、车钩及轨道车辆,解决了如何在车钩连挂的过程中,提高调整车钩缓冲器及连挂装置的效率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车钩连挂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锁定单元,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锁定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所述锁定单元包括第一锁定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铰接,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锁定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定件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锁定件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转动并脱离所述锁定槽时,解锁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钩,所述车钩为折叠车钩,所述车钩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及锁定单元,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具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位于所述缓冲器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为连挂装置,所述连挂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器的一端铰接,所述锁定单元固定于所述连挂装置上,所述锁定单元包括第一锁定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连挂装置铰接,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锁定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挂装置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定件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锁定件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转动并脱离所述锁定槽时,解锁所述缓冲器与所述连挂装置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及车钩,所述车钩为如上所述的车钩,所述车钩与所述车体连接。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转动件设置锁定槽,同时在第二转动件上连接锁定单元,当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并处于适当位置时,第一锁定件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并与锁定槽配合连接,从而在没有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之间相对转动的自动约束,进而相对于背景技术,当该折叠机构应用于车钩连挂时,无需人工调整缓冲器及连挂装置的相对位置,因此解决了如何在车钩连挂的过程中,提高调整车钩缓冲器及连挂装置的效率的技术问题,更进而提高了车钩连挂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9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