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式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0674.9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万惟新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21 | 代理人: | 黄海燕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旺角通菜街1***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自行车 | ||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把手、主梁、支撑杆、踏板机构、第一固定锁和第二固定锁;其中,前轮连接于把手,踏板机构与后轮通过链条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座垫,另一端穿过主梁上预留的通孔,与踏板机构相连接,主梁的一端连接把手,另一端与踏板机构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支撑杆借由沿通孔的运动,能够带动踏板机构沿第一转轴转动并与主梁相互靠近,第一固定锁用于固定支撑杆和主梁的相对位置;主梁上的通孔与把手的连接的部位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主梁能够沿第二转轴弯折以使前轮和后轮彼此靠近,第二固定锁用于将主梁固定在非弯折状态。本申请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便携优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可折叠的自行车设计。
例如,申请号为201610242667.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通过将自行车的把手分为两段,实现了自行车的便携折叠。
再如,申请号为200880018092.9的中国发明专利,同样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通过将自行车的座位支撑杆以多连接杆的形式连接,实现了自行车的折叠。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的自行车,由于多考虑折叠支撑杆和把手杆,因此多适用于小尺寸和小直径胎型的自行车。这一类自行车相比于大直径胎型的自行车而言,骑行的舒适度明显更差。而且现有技术的折叠自行车还普遍存在折叠连接处强度不高,折叠后横截面面积缩减率较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
具体地,可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把手、主梁、支撑杆、踏板机构、第一固定锁和第二固定锁;其中,前轮连接于把手,踏板机构与后轮通过链条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座垫,另一端穿过主梁上预留的通孔,与踏板机构相连接,主梁的一端连接把手,另一端与踏板机构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支撑杆借由沿通孔的运动,能够带动踏板机构沿第一转轴转动并与主梁相互靠近,第一固定锁用于固定支撑杆和主梁的相对位置;主梁上的通孔与把手的连接的部位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主梁能够沿第二转轴弯折以使前轮和后轮彼此靠近,第二固定锁用于将主梁固定在非弯折状态。本申请的可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便携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推导出其他的附图中未出现的关联结构。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的轮体翻转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七状态时的一种公杆插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七状态时的另一种公杆插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八状态时的一种轮胎折叠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式自行车处于第八状态时的另一种轮胎折叠方式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威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0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