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油用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10986.X 申请日: 2019-10-22
公开(公告)号: CN110643339B 公开(公告)日: 2022-01-28
发明(设计)人: 汪卫东;冯云;林军章;吴晓玲;郭辽原;谭晓明;陈琼瑶;王新;耿雪丽;张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9K8/582 分类号: C09K8/582;E21B43/22
代理公司: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代理人: 郭官厚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油 生物酶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复合制剂组成和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功能微生物发酵液1~2%;营养剂5~10%;生物酶0.5~1.0%;其余为水。所述的功能微生物发酵液为热袍菌或嗜热脱氮芽孢杆菌的发酵液。营养剂由氮源和磷源组成,氮源为氯化铵、尿素和硝酸钠中的一种,磷源为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和磷酸氢二铵中的一种。生物酶由乙酰木聚糖酯酶和烷基琥珀酸合酶组成。本发明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特点,油井有效期大于50个月、单井平均日增油大于10t、投入产出比大于1∶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问题,全世界都面临着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油需求的不断扩大,产能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目前常规采油技术只能采出地下油藏30%~40%的原油,地层中剩余的原油总量远远超过能够发现的新储量。因此,怎样从地下采出更多的原油,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是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等传统方法之后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因其特有的采油特点和成本上的优势而倍受关注。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按照驱替方式分为微生物驱油技术和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微生物吞吐采油通过油井井筒向地层挤入驱油功能微生物和激活剂,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与原油和储层,从而提高单井产能。主要机理包括:(1)微生物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小分子酸、醇等代谢产物,降低表界面张力、解除近井地层堵塞,提高油井流体渗流能力;(2)微生物代谢产生物乳化剂、产生物气,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有效驱动盲端剩余油;(3)嗜烃微生物降解部分直链和支链烷烃,低分子量组分含量增加,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具有现场施工简便、易于操作、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已经作为增产措施在大庆、胜利、中原、大港、辽河、华北、吉林和延长等多个油田开展广泛的现场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稠油井的微生物和CO2复合单井吞吐采油方法”,专利号“CN104329066B”的专利通过试验油井筛选;筛选微生物及其营养物;将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注入试验井地层;注入液态CO2;试验油井关井、开井生产的方法提高单井产量。该发明的缺点在于仅适用于原油粘度<5000mPa.s的油井,且注入营养物以蔗糖、葡萄糖、玉米浆干粉、蛋白胨、酵母粉等有机营养为主,激活剂成本高,对嗜烃功能菌激活效率低。

专利号为“CN101131080A”,专利名称为“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方法”,选用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菌种,经过地面发酵培养,根据地面流程现状,采用水泥车集中注入的单井吞吐方法提高油井产量。该发明的缺点是:外源发酵菌种受油藏温度、氧气、矿化度和压力影响,导致菌种的油藏适应性差,油井吞吐效果不稳定;仅靠地面注入的发酵液和顶替液与油藏作用范围有限,不利于微生物充分与原油接触发挥作用。

专利号为“CN105626015B”,专利名称为“一种提高微生物单井吞吐效果的方法”,利用注入的氧气不仅激活油井近井地带的好氧微生物,而且激活注入的功能微生物的生长代谢,通过后续空气的方式扩大功能微生物和激活剂的波及范围来提高单井吞吐效果。该方法的不足在于:适用于地面原油粘度小于3000mPa.s的油井,粘度更高的油井不适用;注入空气仅激活部分近井地带好氧微生物,作用范围小,而剩余油丰富的地带往往在油藏深部的厌氧区域,对厌氧微生物激活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0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