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2076.5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梓荣;李捷妮;陈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7 | 分类号: | G02F1/167;G02F1/1675 |
代理公司: | 44312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鲍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粒子 电流变效应 网络结构 电泳液 电流变材料 非导电状态 非牛顿流体 导电状态 电场作用 电流变液 牛顿流体 物理交联 粘度降低 电子纸 双稳态 倍速 变液 交联 断开 粒子 逆流 保证 响应 | ||
1.一种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液包括电泳粒子、溶剂、电荷控制剂、稳定剂及至少一种具有电流变效应的材料,所述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中,所述溶剂的质量占体系30-80%,所述电泳粒子的质量占体系17-65%,所述具有电流变效应的材料、电荷控制剂及稳定剂的质量占体系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粒子包括基础材料,所述基础材料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TiO2、Al2O3、BaSO4、Fe2O3、SiO2、炭黑、钴绿、铜铬黑、碳酸钙、有机红、有机蓝、有机绿或有机黄,所述电泳粒子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将基础材料分散于第一溶剂中,基础材料的质量占第一溶剂的2-60%,在加热、搅拌的情况下分散10-120min,然后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加入第二溶剂以及修饰剂,搅拌30-500min,得到第一反应产物;
S2.将所述第一反应产物去除溶剂后,用第三溶剂清洗,再将清洗后的第一反应产物分散于第三溶剂中,第一反应产物的质量为第三溶剂的20-80%,得到第二反应产物;
S3.将所述第二反应产物放至具有密封、阻氧作用的条件下进行旋转搅拌,转速为200rpm-1000rpm,加入具有至少一种以下基团的有机物单体:-CH2CH2-、-COOH、C-NH2、N=O、C=O、N-H、F-H、C-OH、C-NO2或C-Cl;将引发剂溶解于所述第三溶剂中得到引发剂混合液,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所述第三溶剂的3-10%,在加热温度为30℃-130℃的条件下滴加所述引发剂混合液,所述引发剂混合液的滴加时间为1-500min,滴加完成后反应5-130h,得到第三反应产物;
S4.将所述第三反应产物使用所述第三溶剂清洗,紧接着使用第四溶剂清洗,清洗完成后得到第四反应产物;将所述第四反应产物分散于所述第四溶剂中得到电泳粒子,所述第四反应产物的质量为所述第四溶剂的5-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溶剂为水、乙醇、甲醇、正丁醇、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和四氯乙烯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溶剂为水、乙醇、甲醇、正丁醇、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和四氯乙烯中的一种;
所述第三溶剂为水、乙醇、丁醇、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烷烃溶剂或异构烷烃溶剂中的一种;
所述第四溶剂为水、乙醇、丁醇、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烷烃溶剂、异构烷烃溶剂、二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或蓖麻油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的修饰剂为钛酸酯偶联剂类、铝酸酯偶联剂类、硅烷偶联剂类、表面活性剂类或引发剂类;其中:
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类为: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三异硬脂酸钛酸异丙酯、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或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
所述铝酸酯偶联剂类为:异丙氧基二硬脂酸酰氧基铝酸酯;
所述硅烷偶联剂类为:3-(2-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乙烷基)乙基二甲基硅烷、3-(N,N二甲基胺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r-缩水甘油蜜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r-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或r-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引发剂类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或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电流变效应的电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有机物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胺、邻甲基苯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乙烯基硅油、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20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