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2537.9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胡达敏;方巽科;卢哲刚;汪光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霞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钢套管 洞口 钢筋混凝土梁 结构胶粘剂 端部封板 混凝土梁 螺纹连接 有效实施 承载力 洞壁 粘接 分段 承载 削弱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该方法通过洞口内加设钢套管并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套管和洞壁,使得后加钢套管与混凝土梁共同发挥承载作用,利用钢套管的高强度弥补后开洞口对梁承载力的削弱。方法采取的套管长短分段、螺纹连接以及端部封板措施,保证了本方法的有效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或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使用功能需要局部改变的情况,一旦使用功能变化,作为功能保证的房屋设备管线就需要重新布置。设备管线一般在室内吊顶高度内布置以便不影响室内空间使用净高,管线布置一旦调整,经常会与房屋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楼面梁在高度上相碰,由此,往往需要在已有的楼面梁上开孔以穿越管线。然而,作为主体结构主要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楼面梁,起着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向地震、风荷载的作用,在已有钢筋混凝土梁上直接开孔,将明显削弱梁本身的承载能力,影响到房屋整体安全。与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时预留洞口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不同,后开洞口欠缺有效措施弥补开洞对梁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工程上一般采取的梁外表面粘贴高强纤维材料或者钢板的做法,施工复杂,并且影响观感,容易给使用者留下加固结构有缺陷的不良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通过后加钢套管有效发挥加强作用,弥补后开洞口对梁承载力的削弱,使得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口补强更为简便有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后开洞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要求钻出管线穿越梁用的圆洞,清理洞口即梁侧面粉刷面层;
S2:根据梁宽度及洞口直径,确定加强用钢套管的尺寸,其中所述的钢套管管身外径为洞口直径减4~6mm,管壁厚度根据开洞前后梁截面等强的原则结合钢套管常用规格综合确定;所述的钢套管沿开洞方向分为长短两段,且两段外端均设有封头板,所述的封头板上设置若干个凹槽卡口,用于旋转所述的钢套管;所述的钢套管长段和短段相接处通过设置内、外螺纹相互连接,钢套管长段采用外螺纹,钢套管长段短段为内螺纹;
S3:所述的钢套管安装前,在所开洞口侧壁刷涂结构胶粘剂,同时在所述的钢套管的长段和短段表面也刷涂结构胶粘剂,所述的结构胶粘剂的厚度以填满钢套管外壁和洞壁之间空隙为准;所述的结构胶粘剂为具备高于混凝土强度的承载性能以及缓凝功能的结构胶粘剂;
S4:先将涂好结构胶粘剂所述的钢套管的长段伸入洞口内直至封头板压紧梁侧混凝土面,再在洞口另一侧,将涂好结构胶粘剂所述的钢套管的短段伸入洞口,然后利用封头板的凹槽卡口进行旋紧连接,最终保证套管两端封头板紧贴梁侧混凝土面。
S5:在结构胶粘剂凝固硬化前,避免扰动,硬化后,洞口加强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套管的短段设置内螺纹,长段设置外螺纹,且螺纹长度为15-3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头板的宽度为25~30mm,厚度取3~6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套管的短段的直管段的长度为50~80mm,长段的直管段的长度为洞口深度减去短段长度再加两管段螺纹连接重合长度,螺纹连接重合长度可取为管段螺纹长度减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套管两端的封头板的凹槽卡口均为4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2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