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3194.8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康海洋;姚博;刘宗孺;李志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12/00;H04W12/06;H04W48/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郑思思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近场 认证 iot 设备 用户 绑定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涉及IOT设备绑定技术领域,旨在简化绑定流程,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IOT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和设备信息,校验所述IOT设备,同时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预绑定;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推送包含在线绑定链接的消息;通过所述在线绑定链接获取所述IOT设备和用户账户的绑定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OT设备绑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通过用户终端经由云端向IOT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IOT设备的控制。在控制之前,需要将IOT设备与用户进行绑定,现有的绑定方式需要用户主动添加设备,即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查询并连接同一WiFi的无线局域网下的IOT设备,然后绑定控制账号进行设备控制,而云端接收绑定请求后向用户的用户终端发送认证完成操作。这种绑定方式使得用户的操作成本高,且操作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其可以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IOT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和设备信息,校验所述IOT设备,同时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预绑定;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推送包含在线绑定链接的消息;
通过所述在线绑定链接获取所述IOT设备和用户账户的绑定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在线绑定链接编码有用于所述用户账户登录的验证码和所述设备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国家地区列表,以及国家地区对应的服务器列表。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在线绑定链接进行所述用户账户的免密码登录、以及所述用户账户与设备信息的绑定,然后通过所述在线绑定链接指向的H5页面控制所述用户账户绑定的IOT设备。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在线绑定链接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所述用户账户的关联;由所述第三方平台根据所述绑定信息控制所述用户账户绑定的IOT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方平台为语音控制平台,所述语音控制平台根据所述绑定信息对所述用户账户绑定的IOT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进一步地,接收IOT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和设备信息之前,对所述IOT设备进行配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IOT设备创建无线接入点;
用户终端获取所述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局域网连接,所述IOT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强制返回配网页面;
所述IOT设备通过所述配网页面获取所述用户信息以及连接广域网WiFi的网络参数;
所述IOT设备利用所述网络参数连接广域网。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或邮箱,所述连接广域网WiFi的网络参数包括ssid和密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执行发明目的之一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存储发明目的之一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近场认证的IOT设备与用户绑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31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泛光照明组件
- 下一篇:用于供应链金融质押物远程监管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