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纹认证技术的电子合同签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4712.8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1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18 | 分类号: | G06Q50/18;G06F21/32;G06F21/60;G06F21/64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小良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纹 认证 技术 电子 合同 签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纹认证技术的电子合同签约方法,本发明是通过签约各方当事人注册签约平台用户,并登录;然后通过各方的身份确认并同步到第三方公信机构;再在各签约方确认签约文本后,将生成唯一特征码;各方相互通过链接确认后生成密钥。本发明保障了线上签约的电子合同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不可篡改性,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纹认证的技术,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声纹认证技术的电子合同签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常规的交易模式慢慢从线下走到线上,签约形式也随之改变,由最初按手印盖章的纸质合同,发展到现在便捷环保的无纸化电子合同,
通过互联网上签署合同时,由于合同签订双方可能没见过面,可能会存在线下签署合同时不存在的风险,比如:如何判断网络中签署电子合同的是不是本人、如何判断签署合同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判断双方签署意愿是否真实、如何保障存储的电子合同不会被篡改、如何保证签署后的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及有效性等。
因而提供一种能提升签约便宜性,安全性,经济性,同时保障电子合同签署的合法性的签约系统对于推动经济活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合同签约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声纹认证技术的电子合同签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模块、声纹采集模块、电子合同签约模块、电子合同存证模块和电子合同验签模块,其中,声纹采集模块包含声纹采集程序、人脸识别程序和声纹加密程序,签约模块包括声纹识别程序,合同存证模块包含声纹证书加盖程序,电子合同验签模块包含声纹提取程序和声纹加密程序,声纹采集模块和电子合同验签模块还分别与第三方公信机构连接,各个模块按照以下方式运行:
信息收集模块接收签约方身份信息和合同文件;
声纹采集模块调用声纹采集程序采集签约人声纹并生成声纹特征码,声纹特征码经过声纹加密程序处理生成声纹私钥,声纹采集模块调用人脸识别程序并对接第三方公信机构,对签约方身份信息进行实名验证并上传与身份信息对应的声纹私钥;
签约模块生成包含时效的电子合同签约链接,并发送至各签约方的终端,签约模块调用声纹识别程序识别签约方声纹并与声纹采集模块收集的声纹进行比对;
合同存证模块调用声纹证书加盖程序,对电子合同加盖声纹证书,并同步储存于电子合同存证模块;
当对电子合同验签时,系统调用电子合同验签模块,电子合同验签模块从电子合同存证模块中调取电子合同原文,启动声纹提取程序,提取电子合同的声纹特征码,再启动声纹加密程序对声纹特征码进行加密形成私钥,并与存储于第三方公信机构的声纹私钥进行比对。
更近一步地,该电子合同签约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工作:
(1)签约各方当事人注册签约平台用户,并登录;
(2)签约平台对用户信息进行实名、采集声纹,生成声纹特征码,并同步到第三方公信机构;详细如下:首先通过人脸识别,公安部身份证校验确认签约主体双方身份真实性,实名认证通过后,再采集签约双方声纹,将身份证信息和声纹特征码等相关信息保存到个人声纹库,将身份证信息和声纹特征码等相关信息保存到个人声纹库,再通过声纹特征码加密生成个人身份对应声纹私钥,同步上传到第三方公信机构(如:公安部三所数据库,互联网法院证据平台),当然各签约方需要以相应的真实身份信息提前注册。
(3)实名验证通过后,发起合同签约请求,通过语音确认签署意向,声纹识别通过后,将合同文件、发起签约时间和各签约方的身份信息生成唯一特征码;唯一特征码可以通过base64和md5对合同相关信息组合加密生成。发起签约时间即为接收到上传的合同文件的时间,唯一特征码为该次签约的唯一标识。
(4)将所生成的唯一特征码和当前时间生成在预定期限内有效的签约链接,并将所述签约链接发送到各签约方的用户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4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材料弯曲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动车会车灯光自动调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