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6485.2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解一鸣;谢志刚;苗准;曹伟;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F16K27/04;F16K31/06;F15B13/02;F15B21/08;F15B21/04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反馈 滑阀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电液伺服阀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该结构由阀芯、阀体、力矩马达、前置级控制腔、反馈腔、负载腔构成;阀芯装入阀体内,阀芯和阀体之间至少构成有左右前置级控制腔、左右负载腔以及左右反馈腔,对左右侧腔体而言,前置级控制腔位于反馈腔与负载腔之间;高压油在力矩马达的作用下,由射流管流出,经接收器进入阀芯左右前置级控制腔;两个负载腔分别通过位于阀芯中心位置的油路与阀芯左右两侧的反馈腔相通,在前置级控制腔、反馈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稳态时,阀芯轴向受力相等,实现负载压力反馈。本发明原理简单、性能优良,结构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约制造成本,形成有效的压力反馈作用,增强了伺服阀动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液伺服阀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
背景技术
电液伺服阀主要由力矩马达、前置液压放大器、滑阀放大器等组成,国内目前广泛采用机械力反馈式结构。
当给定力矩马达一个差动控制电流时,衔铁转动一定的角度,反馈杆变形,此时前置级左右两腔将形成控制压差,从而推动阀芯运动,实现对输出流量、压力的控制。在此过程中,当反馈杆变形产生力矩与力矩马达在控制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电磁力矩平衡时,反馈杆变形又能使前置级部分地回到中间位置,实现负反馈,改善伺服阀动态响应。
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需要对反馈杆的刚度、结构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加了阀的制造成本以及装调难度。国内压力反馈式滑阀则通过在阀体上的油路将负载腔的压力引入至阀芯左右两侧的反馈腔,这种结构需要设计合理的油路并安装密封堵头,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易造成阀体其余部分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专利基于射流管伺服阀结构,设计了一种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的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由阀芯、阀体、力矩马达、前置级控制腔、反馈腔、负载腔构成;阀芯装入阀体内,阀芯和阀体之间至少构成有左右前置级控制腔、左右负载腔以及左右反馈腔,对左右侧腔体而言,前置级控制腔位于反馈腔与负载腔之间;高压油在力矩马达的作用下,由射流管流出,经接收器进入阀芯左右前置级控制腔;两个负载腔分别通过位于阀芯中心位置的油路与阀芯左右两侧的反馈腔相通,在前置级控制腔、反馈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稳态时,阀芯轴向受力相等,实现负载压力反馈。
上述压力反馈式滑阀结构中,射流管的射出方向通过力矩马达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射出方向,控制左侧控制腔及右侧控制腔油量的大小,最终作用在阀芯上,使得阀芯在阀体内左右移动。
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原理简单、性能优良,结构简单,降低了加工难度,节约制造成本,形成有效的压力反馈作用,增强了伺服阀动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图中:1-力矩马达,2-射流管,3-接收器,4-阀芯,5-阀体,6-回油节流孔,7-前置级进油油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附结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及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采用本发明的装配、安装等结构和原理,均应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采用该结构的射流管伺服阀,主要由力矩马达(1)、射流管(2)、接收器(3)、阀芯(4)、阀体(5)、回油节流孔(6)、前置级进油油滤(7)组成;经前置级进油油滤(7)过滤后的高压油Ps在力矩马达(1)的作用下,由射流管(2)流出,经接收器(3)进入阀芯(4)左右前置级控制腔;两个负载腔分别通过位于阀芯(4)中心位置的油路与阀芯左右两侧的反馈腔相通,在前置级控制腔、反馈腔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稳态时,阀芯轴向受力相等,实现负载压力反馈;为了防止射流管(2)流出的油污染力矩马达,射流管(2)流出位置设置有管套;同时,为了便于射流管(2)射出角度的调节,管套采用球形管套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6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频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儿科护理专用微量注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