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7052.9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6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水江太郎;河崎崇志;上田彰;永野晃广;图师浩文;马·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华尔卡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591;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将电连接器插入到形成于电子设备的箱体的嵌合孔时的防水密封部件的折皱、扭曲、卷边的产生的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电连接器(1)包括:外壳(2),其具备主体部(21)和形成于主体部的外周的前端的环状的卡定部(22);屏蔽部件(3),其设为至少除了外壳的主体部的外周的前端部(213),覆盖外壳的主体部的外周;内部结构体(4),其具备触头(41)和保持触头的绝缘子(43);以及防水密封部件(5),其以覆盖外壳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且保持于外壳的卡定部与屏蔽部件的前端侧的端面(311)之间。防水密封部件具备:芯部(51);以及弹性部(52),其以使芯部的基端侧的端面(511)露出的方式覆盖芯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更具体来说,涉及能够通过插入形成于电子设备的箱体的嵌合孔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箱体,且通过防水密封部件液密地密封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空间的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将电子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电连接而使用电连接器。为了得到电子设备与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组合使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两种电连接器,上述插座连接器安装于在电子设备的箱体内所设置的电路基板上,且插入口从设于电子设备的箱体的贯通孔在电子设备的外部露出,上述插头连接器用于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插入口。
作为这样的电子连接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等被广泛应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安装于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游戏机、手机、智能手机)的箱体内所设置的电路基板上,且插座连接器的插入口经由设于电子设备的箱体的贯通孔在电子设备的外部露出。通过向在电子设备的外部露出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入口插入对应的插头连接器,能够提供电子设备与其它电子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另外,在手机、智能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中也广泛使用上述那样的插座连接器。假定在用户随身携带这样的便携式设备时,下雨而便携式设备被水弄湿的情况、不慎将便携式设备掉入水中的情况。为了防止在这样的情况下,水经由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箱体之间的间隙浸入电子设备的箱体内部,已知图1及图2所示那样的带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800,其具有设于外壳810的外周的前端部的防水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垫片等)82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800插入到形成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的嵌合孔910而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当电连接器800安装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时,电连接器800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之间的间隙被设于电连接器800的外壳810的外周的前端部的防水密封部件820液密地密封。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水经由电连接器800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之间的间隙侵入电子设备的箱体900内部。
但是,防水密封部件820由软质的树脂材料、硅材料或者橡胶这样的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强度低。因此,在将电连接器800插入电子设备的箱体900的嵌合孔910时,一边使防水密封部件820的外周部整个区域与电子设备的箱体900的嵌合孔910的内侧面整个区域接触,一边插入,但是此时,因插入角度的偏差等,难以使防水密封部件820与嵌合孔910的内侧面的摩擦力的发生均等,因此,易于产生防水密封部件820的折皱、扭曲、卷边。如果产生这样的防水密封部件820的折皱、扭曲、卷边,则不能提供电连接器800的防水功能。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时使用在电连接器800的外壳810的外周直接成型防水密封部件820的方法(例如,LIM:Liquid Injection Molding)。但是,这样的方法使电连接器800的制造时间增加,其结果,存在电连接器800的生产性恶化,电连接器800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387158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3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华尔卡,未经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华尔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7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