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分3D打印送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9053.7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姜恒;闫廓;陈猛;王育人;刘宇;徐文帅;杨洮;裴东亮;刘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打印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组分3D打印送粉系统,包括若干个送粉器、供若干个送粉器连接的混料器、以及控制送粉器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混料器通过管道连接有粉末喷嘴,所述混料器与送粉器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连接控制系统的电磁阀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多个送粉器的电磁阀门可调节多组分粉末,有效的控制打印梯度复合材料的混合比例,粉末成分可以快速切换,保证送粉响应速度,粉末通过粉末喷嘴均匀喷出,保证打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分3D打印送粉系统。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不言而喻就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制造技术,将打破传统制造的工艺格局,制造出的材料净近成形,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艺工序繁多、效率差、材料利用率低等缺点。同时,3D打印可以制造结构复杂、镂空、薄壁类型的零件,并且可以无模具生产,降低成本。
同轴送粉金属激光3D打印技术是一种运用快速沉积成形制造的基本原理,通过添加金属粉末,结合高密度、高能量激光束作为加热源,以CAD三维数字模型为立体成形框架,按照程序预先编写的行走轨迹,将同轴送给的金属粉末逐道、逐层熔化沉积,经快速熔化冷却后,形成结构复杂、性能优异的金属零件的新型加工方法。
同轴送粉技术因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可以开发多组分送粉系统。通过对粉末配比的改变制备梯度复合材料,或对材料进行高通量设计,而目前,国内对多组分3D打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较少,主要设备以大型化、国产化和工艺开发为主。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组分3D打印送粉系统,以解设备大型化,以及多组分3D打印设备开发较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组分3D打印送粉系统,包括若干个送粉器、供若干个送粉器连接的混料器、以及控制送粉器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混料器通过管道连接有粉末喷嘴,所述混料器与送粉器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连接控制系统的电磁阀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料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圆柱壳体和圆锥壳体,所述粉末喷嘴通过管道连接在圆锥壳体的输出端,所述圆柱壳体内部设置有输送盘,所述输送盘上设置有主输送管孔和若干个副输送管孔,且所述副输送管孔内轴向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输送螺杆,所述副输送管孔远离圆锥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输送管道的粉末输入接管口,所述主输送管孔内轴向安装有轴杆,且所述轴杆延伸至圆锥壳体内部的末端设置有搅拌桨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输送盘背侧的圆柱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轴杆的支架,所述轴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输送管孔位于输送盘的圆心,所述副输送管孔环形等间距设置在主输送管孔的外圈的输送盘上,且所述主输送管孔的管径大于副输送管孔的管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盘通过空心橡胶套与圆柱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桨叶呈纺锤螺旋状,且所述搅拌桨叶与输送盘之间存在缓冲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桨叶正对于输送盘的一端的整体直径与输送盘外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杆通过套装在其末端的直齿轮与输送螺杆的驱动装置相啮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可调节多组分粉末,打印梯度复合材料;
2)粉末成分可以快速切换,保证送粉响应速度,可使程序流畅运行;
3)粉末可均匀喷出,保证打印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