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组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9679.8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林成;张国华;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刘秋香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机组 控制 方法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系统 | ||
1.一种压缩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采集压缩机吸气温度Tsh_State、排气温度Dsh_State、吸气压力Lp和排气压力Hp;
S2根据压力与饱和温度对照表得到吸气压力Lp对应的饱和温度Tc,以及排气压力Hp分别得到对应的饱和温度Te;
S3计算实际吸气过热度Tsh和实际排气过热度Dsh,其中,Tsh=Tsh_State-Tc,Dsh=Dsh_State-Te;
S4获取排气过热度初始目标值Dsh_T;
S5比对分析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与吸气过热度上下限值,然后比对分析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排气过热度上下限值,确定压缩机工况,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每次调整之后得到的目标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为下次调整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第一次调整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为所述排气过热度初始目标值;
S5比对分析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与吸气过热度上下限值,然后比对分析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排气过热度上下限值,确定压缩机工况,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具体包括:
S51若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等于吸气过热度下限值,则分析比对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与吸气过热度上限值;
S52若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吸气过热度下限值,则计算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与所述吸气过热度下限值的第一差值;
S521当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计算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的第二差值;
S5211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大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按照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12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小于等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得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
S52121第一预设时间内按照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122第一预设时间之后,将所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作为新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进行分析调整;
S5213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大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按照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14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小于等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得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
S52141第二预设时间内按照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142第二预设时间之后,将所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作为新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进行分析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52若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吸气过热度下限值,则计算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与所述吸气过热度下限值的第一差值之后还包括:
S522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计算所述实际排气过热度与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的第二差值;
S5221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大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按照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22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小于等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得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
S52221第三预设时间内按照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222第三预设时间之后,将所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作为新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进行分析调整;
S5223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大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按照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24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小于等于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调整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得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
S52241第四预设时间内按照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对压缩机进行控制;
S52242第四预设时间之后,将所述下一排气过热度目标值作为新的当前排气过热度目标值进行分析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6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泵系统及其除霜退出的判断方法
- 下一篇:乌骨羊肉制品冷藏运输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