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鱼类的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0033.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1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赵良元;赵伟华;郭伟杰;贡丹丹;乔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10;E02B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鱼类 人造 越冬 选址 建设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鱼类的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法,包括确定江源河流在冬季不封冻的冬季融水河段;确定冬季融水河段范围内的水温和水深分布特征;根据冬季融水河段确定人造越冬场选址位置,人造越冬场为冬季融水河段中100‑200m的河段,起始点位于冬季融水河段起始位置的下游,范围为步骤二中水温为0‑19℃的江段;将人造越冬场形状断面设计为梯形断面;按照梯形断面的设计,在所述人造越冬场内,将河道挖深至现有越冬场枯水期的水深范围;按照梯形断面的设计构建人造越冬场的河道边坡使得边坡系数为0.5‑1.8。本发明可使高原鱼类更加安全地越冬,最终可扩大高原鱼类的种群,更好的保护高原的鱼类资源和维护高原的水生态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栖息地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原鱼类的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越冬场,是指鱼类冬季群集栖息的水域。在冬季,随着气温降低,池塘、湖泊以及河流浅水处水温降低,鱼类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摄食量降低或停止。低温不利于鱼类的存活,鱼类须寻找温暖水域过冬,鱼类越冬的场所。对在春季繁殖的鱼类而言,在冬季越冬期间,性腺发育至Ⅲ-Ⅳ期,当第二年春季水温回暖时,发生繁殖行为,鱼类种群得以延续。因此,鱼类越冬场在鱼类完成生活史中既能保障鱼类安全越冬,也是鱼类完成性腺发育的产前栖息地,对于鱼类种群的延续和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意义重大,鱼类越冬场研究是鱼类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鱼类越冬场的位置多位于深水区的暖水域,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受修桥、筑路、水运码头修建、采砂、大坝建设等涉水工程的影响,越冬场栖息地正遭受破坏,开展鱼类人造越冬场研究,选址和建设人造越冬场是涉水工程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生境条件下,鱼类对应的越冬策略不同,越冬场的修建或者修复原理亦不相同。在低海拔区,水温降低时,鱼类游向深水暖水区,得以越冬;在长江及其通江湖泊中,鱼类在冬季时,从低温的湖泊水域进入水温较高的长江干流深水区进行越冬;在我国的北方,冬季长达5个月,对于养殖池塘而言,鱼类要生活在与大气隔绝的冰下池水中,池水中需要有足够多的溶解氧。人工清除越冬池冰面积雪是实施生物增氧的重要内容,以此保证冰面具有较好的透光度,使冰下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充分,最终使水体溶解氧得到补充。
目前,涉及人造越冬场的研究较少。对越冬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位越冬场和越冬场的栖息地评价为主,比如,2014年-2015年开展了黄河陕西段鱼类越冬场调查,2015年开展了渤海待遇的越冬场研究,2017年开展了对松花江干流鳜和雅罗鱼越冬场的定位以及越冬场的生态需水研究,2018年评估了黄河上游羊曲电站对鱼类越冬场的影响,以上研究和调查均不涉及人造鱼类越冬场。其它研究则集中在越冬场的水温等其他环境因素对鱼类存活或者生长的影响,也不涉及人造越冬场选址和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国外的加拿大寒冷地区,条带鲈鱼也面临冬季极寒的天气,越冬场的存在对该鱼类完成生活史十分重要。加拿大学者在2018年仍然迫切想定位条带鲈鱼的越冬场并解译其特征,以此来开展针对条带鲈鱼的保护工作。可惜的是,由于条带鲈鱼冬季鱼群的大量减少,开展相关的越冬场定位研究以及鱼类越冬聚群行为研究变得十分艰难,构思和构建人工修建越冬场的选址和建设方法更是难上加难。
当前,关于鱼类人造越冬场的研究以及专利也较少,其中一项为一种青虾的越冬场(CN201721391271.X),该专利虽然涉及水生生物,但主要方法是形成植物性人工虾巢,将立柱、连接绳、支杆、扎绳、稻草束、沉子组成虾巢,形成水下稻草森林,利于青虾攀附。本发明目标在于对河道栖息地的改造,达到建设新的越冬场的目的。青虾越冬场植物性虾巢的构建和本发明之于越冬场栖息地的河道改造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机理和内容形式上均不同,前者是满足青虾攀附行为而设置的稻草束,后者是为满足高原鱼类的水温、水深和底质需求开展的河道选址和改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挂圈编织卷边露底结构花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