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级聚合物水性抗氧剂乳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0287.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军;罗雪妍;张明耀;张会轩;杜帅;吴高澄;胡艺伟;刘香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4 | 分类号: | C08F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氧剂 乳液 工艺条件控制 精细化工领域 聚合物水性 熔融状态 乳化体系 微纳米级 制备过程 乳化剂 水包油 微纳米 油包水 再利用 反转 粒径 乳化 相向 液滴 制备 | ||
一种微纳米级聚合物水性抗氧剂乳液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是利用相转变技术将熔融状态的抗氧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乳化成微纳米尺寸的抗氧剂液滴,再利用降温形成最终的抗氧剂乳液。整个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乳化体系组成和工艺条件控制油包水相向水包油相的反转是控制其抗氧剂粒径和稳定性的关键,也是本发明的核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级聚合物水性抗氧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氧剂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必须添加的助剂之一,其可以有效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光、热等条件下的氧化降解,进而延长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近年来,水性高分子材料因具备环保的优势而逐渐受到社会的青睐,合成的水性胶乳也已经应用到了涂料、粘合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领域。水性体系的高分子材料要求其助剂必须在其体系中分散均匀,进而保障助剂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如何制备水性抗氧剂已经成为了精细化工领域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水性抗氧剂是指抗氧剂以微小粒子形态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抗氧剂分散液或者是抗氧剂乳液。对于同种抗氧剂而言,乳液型抗氧剂的抗老化效果会优于抗氧剂分散液,这主要是由于乳液型抗氧剂的粒径更小,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更加均匀所致。专利CN038065517报道了一种用于抗氧化剂的水分散体,专利中采用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作为抗氧剂分散的连续相,可以制备多种酚类抗氧化剂分散液,这类抗氧剂分散液为微米级尺寸,可以应用到诸多水性高分子材料中。专利CN2018113360198报道了一种微波的法制备纳米级水性抗氧剂的方法,方法中强调在乳化剂分子及高温条件下,利用超声波将熔融状态的抗氧化剂分散成小尺寸的抗氧剂液滴,然后再利用乳化剂对液滴的稳定作用稳定抗氧剂液滴,逐渐降温使其抗氧剂变成固态,最终形成抗氧剂乳液,此方法可以制备多种抗氧剂乳液,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CN2017111347226报道了一种基于动态析出法制备抗氧剂的方法,此方法无需对抗氧剂进行加热熔融处理,是利用溶剂对抗氧剂的溶解作用及连续相改变对抗氧剂溶解度影响而开发的纳米级水性抗氧剂的制备方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熔融处理,缺点是制备的水性抗氧剂浓度不高,效率低。
因此,开发出方法简单、成本低的水性抗氧剂乳液制备工艺仍然是工业发展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熔融乳化作用,通过控制熔融状态下抗氧剂的两次相转变来控制抗氧剂液滴尺寸的大小,然后利用复合乳化剂将其抗氧剂液滴稳定,最后冷却至室温制备出微纳米级别的抗氧剂乳液。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微纳米级聚合物水性抗氧剂乳液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固体抗氧剂 30~60份置于反应釜中加热,使其反应釜温度维持在60~160℃,在30~300rpm转速的条件下搅拌进行熔融,使其完全融化。
(2)向反应釜中加入乳化剂1~30份,并保持搅拌使乳化剂与熔融态的抗氧剂混合均匀。
(3)开启反应釜的均质设备对熔融状态的抗氧剂和乳化剂进行均质,使其转速达到500~40000rpm,均质时间设定为1~60min。
(4)向反应釜中注入1~20份的碱液和50~200份的去离子水,保持均质10~60min。
(5)均质完成后在搅拌条件下对制备的水性抗氧剂乳液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至40℃以下,出料,即可获得微纳米级水性抗氧剂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