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0960.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邵景干;夏连学;张慧云;李芳华;陈红奎;潘二强;黄运军;蒋进;张庆亮;史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交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基 压实度 检测 挖坑 体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测量单元,各测量单元均包括测量单元壳体,测量单元壳体具有用于填充液体的储液活塞腔,储液活塞腔中密封活动装配有用于与所述液体接触的压液活塞,测量单元壳体上固定有内侧与所述储液活塞腔联通、外侧用于铺满路基对应部位的的弹性膜。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灌沙获得挖坑体积还需手工将沙子取出而导致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基压实度检测领域中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对于路基、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室内标准密度比较容易测量,因此压实度检测的关键在于现场密度试验,挖坑法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现场密度试验方式,其基本的工作方式是在被检测的路面上挖一个检测坑,挖坑取出的材料干燥处理后可以称得重量,通过漏斗向检测坑中灌砂,沙子灌满检测坑后,通过漏斗中原有沙子的体积和漏斗中剩余沙子的体积差来获得检测坑的体积,然后通过计算获得路基的现场密实度。通过灌砂来获得检测孔体积存在以下问题:检测结束后,检测孔中的沙子需要取出,重新筛选以待下次使用,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另外由于沙子具有流动性,当待挖孔路面表面不平整时,无法准确的获得检测孔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灌沙获得挖坑体积还需手工将沙子取出而导致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两个测量单元,各测量单元均包括测量单元壳体,测量单元壳体具有用于填充液体的储液活塞腔,储液活塞腔中密封活动装配有用于与所述液体接触的压液活塞,测量单元壳体上固定有内侧与所述储液活塞腔联通、外侧用于铺满路基对应部位的的弹性膜。
压液活塞远离所述弹性膜的一侧连接有测量杆,测量单元壳体上设置有检测所述测量杆位移值的位移计。
所述测量单元有两个,其中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一测量单元,另外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二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的平面膜结构,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检测孔内孔壁的筒形膜结构。
第一测量单元的测量单元壳体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一基准平面,第一测量单元还包括用于置于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下侧的上表面用于与第一基准平面对贴设置的水平基准板。
第二测量单元的测量单元壳体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二基准平面,第二测量单元还包括用于置于所述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下侧的基准筒,基准筒具有上表面用于与第二基准平面对贴设置的筒沿。
第二测量单元的测量单元壳体上于储液活塞腔与弹性膜之间具有柱形支撑,柱形支撑上设置有联通所述储液活塞腔与弹性膜内侧的导流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通过移动压液活塞,压液活塞对储液活塞腔内部的液体施加压力,液体对弹性膜施加压力,弹性膜产生弹性变形而铺满路基对应部位,通过活塞移动的距离L和储液活塞腔的截面积S可以获得弹性膜的变形体积,进而获得相应的挖坑体积,本发明中不需要向相应挖坑中注沙,因此不存在后续的取沙操作,大大降低了挖坑体积测量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未挖坑前路基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交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未经河南交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0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