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1404.8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徐重之;寇鼎涛;姚文杰;彭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11 | 分类号: | E21D5/11;E21F16/00 |
代理公司: | 31229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红艺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 初支结构 浆包 内壁 引水管 注浆 层间 夹设 连通 排水结构 竖井开挖 引流 收集层 暗挖 后向 排出 胀开 张开 穿过 扩散 膨胀 体内 施工 治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竖井开挖形成于土体内,且竖井的内壁设有初支结构,引排系统包括:夹设于初支结构和竖井的内壁之间的注浆包,待初支结构形成后向注浆包内注浆以使得注浆包胀开并紧密夹设于初支结构和竖井的内壁之间;设于注浆包之上并位于初支结构和竖井的内壁之间的汇水通道,连通有穿过初支结构的引水管,引水管的端部位于竖井的内部;汇水通道用于收集来自初支结构和竖井的内壁之间的层间滞水,并通过引水管引流至竖井的内部;设于竖井内并连通于引水管的排水结构,收集层间滞水并从竖井内排出。注浆包可防止注浆时浆液四处扩散;注浆包注浆后膨胀张开成截水结构,避免水继续往下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地下工程暗挖竖井施工过程中经常遇有地层层间滞水,层间滞水经初支结构背后空隙流至开挖面遇土后致使开挖面有大量积水和淤泥,从而极大地影响施工效率,给现场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针对此问题,传统的处理措施以在竖井内设污水泵进行抽排为主,且搭配深孔注浆和初支背后注浆止水。但是根据现场实际实施经验效果看,积水混合淤泥容易堵塞污水泵,注浆止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积水混合淤泥容易堵塞污水泵,注浆止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竖井开挖形成于土体内,且所述竖井的内壁设有初支结构,所述引排系统包括:
夹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和所述竖井的内壁之间的注浆包,待所述初支结构形成后向所述注浆包内注浆以使得所述注浆包胀开并紧密夹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和所述竖井的内壁之间;
设于所述注浆包之上并位于所述初支结构和所述竖井的内壁之间的汇水通道,连通有穿过所述初支结构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端部位于所述竖井的内部;所述汇水通道用于收集来自所述初支结构和所述竖井的内壁之间的层间滞水,并通过所述引水管引流至所述竖井的内部;以及
设于所述竖井内并连通于所述引水管的排水结构,用于收集所述引水管引流至所述竖井内部的层间滞水并将收集的层间滞水从所述竖井内排出。
本发明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汇水通道与所述初支结构相接的一侧设有竖向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初支结构贴设固定。
本发明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固定板对应所述初支结构的一侧设有锚固凸起,通过所述锚固凸起埋设于所述初支结构内以实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初支结构贴设固定。
本发明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汇水通道与所述竖井的内壁相接的一侧设有横向导流板,所述横向导流板的端部连接有止水板,所述止水板部分插入所述竖井的内壁的土体内。
本发明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汇水通道呈环形,内部形成有闭合的集水空间,所述汇水通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且所述汇水通道的顶部覆设有封盖所述透水孔的无纺布。
本发明治理暗挖竖井层间滞水的引排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注浆包与所述竖井的内壁相接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所述竖井的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注浆包与所述初支结构相接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与所述初支结构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1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