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3228.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路面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包括基础层、铺设于所述基础层上的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上的集水部以及铺设于碎石垫层上的沥青层,所述集水部包括固定于所述基础层上的存水梁、固定于所述存水梁两侧的加强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存水梁上的集水管,所述存水梁内部中空,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存水梁内部连通;所述存水梁两端分别设置于道路两侧,所述存水梁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内,且所述集水管上端与所述沥青层上表面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该沥青路面能够吸收并存放雨水,并在天气炎热时蒸发其存放的雨水,降低了沥青路面上的温度,从而达到改善沥青路面上温度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但是在城市不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建筑、住宅、道路建设等使地表环境硬化,破坏了地表水循环,导致城市中出现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升高、空气中粉尘增多等现象,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改善城市中的水循环现状,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目前倡导的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能力,修复地表水循环。而现有的沥青路面结构较简单,由沥青直接于基层上铺设而成,且沥青不具备透水功能,难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此外,现有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在沥青铺设后直接采用压实机压实,难以适应新型结构沥青路面的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该沥青路面能够吸收并存放雨水,并在天气炎热时蒸发其存放的雨水,降低了沥青路面上的温度,从而达到改善沥青路面上温度环境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沥青路面,包括基础层、铺设于所述基础层上的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上的集水部以及铺设于碎石垫层上的沥青层,所述集水部包括固定于所述基础层上的存水梁、固定于所述存水梁两侧的加强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存水梁上的集水管,所述存水梁内部中空,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存水梁内部连通;所述存水梁两端分别设置于道路两侧,所述存水梁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内,且所述集水管上端与所述沥青层上表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降雨天气时,雨水降落在沥青层表面上,然后沥青层表面上的雨水通过集水管流入存水梁内,收集了沥青路面上的雨水,防止沥青路面上雨水过多;而在出现炎热天气时,沥青路面上的地表温度上升,使得沥青层、碎石垫层以及集水部上的温度上升,从而加热存水梁内的雨水,从而加速了存水梁内雨水的蒸发出沥青层,从而使得沥青层表面上的温度下降,从而改善了该沥青路面的温度环境。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管内设有由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透水体,所述透水体上浇筑有沥青填充体,所述沥青填充体上表面呈凹形,且所述沥青填充体上表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透水体上表面的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填充体的上表面呈凹形,使得雨水容易积蓄在集水管内,然后积蓄在沥青填充体上表面的雨水透过透水孔流动至透水体上并通过透水体渗透至存水梁内,从而完成雨水的收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水梁内设有集水填充物,所述集水填充物包括表面布满网孔的金属包围体以及设置于金属包围体内的吸水体,所述金属包围体外表面延伸有导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存水梁内的雨水接触集水填充物,雨水通过金属包围体上的网孔吸附与吸水体内,从而有效吸收了雨水,且金属包围体外表面延伸有导热片,增大了金属包围体的吸热面积,使得天气炎热时金属包围体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体由聚氨酯软发泡颗粒与金属颗粒混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地砖
- 下一篇:一种智能建筑太阳能路面更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