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4208.6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伍连;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 反面线圈 罗纹组织 正面线圈 纹理 孔眼 移圈 纵行 改变方向 针床织针 织物表面 后针床 正整数 竖直 针床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包括如下编织工序:工序一:编织准备,罗纹组织用n1+n2来表示,n1表示一个循环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循环反面线圈的纵行数,以前针床织针编织的线圈为正面线圈,后针床编织的为反面线圈;工序二:斜罗纹纹理形成,通过整体移圈,改变工序一中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位置,然后,在编织的过程中增加一粒补孔眼线圈,消除整体移圈后在织物表面的孔眼。所述工序一中的罗纹组织n1+n2,n1、n2为正整数。本发明采用整体移圈后补孔眼的方式,完成斜罗纹的编织,使单一的竖直纹理的罗纹,改变方向,形成倾斜纹理。不仅如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针床相对状态的罗纹组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纹组织又称为坑条组织,其是由正面线圈纵行与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正面线圈纵行称为面坑,反面线圈纵行称为底坑。罗纹组织的种类很多,常用n1+ n2来表示,n1表示一个循环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循环反面线圈的纵行数(如1+1 ;2+1;3+2罗纹等等),一般以前针床织针编织的线圈为正面线圈,后针床编织的为反面线圈。
目前,横机生产的罗纹产品,几乎全部为竖直方向的纹理,这是由于编织罗纹的织针,固定在针床的针槽内,仅可以上下运动,织针无法改变位置,这使得编织的罗纹组织没有纹理上的变化,结构相对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解决因为横机自身的织针固定,无法编织有变化的罗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包括如下编织工序:
工序一:编织准备,罗纹组织用n1+ n2来表示,n1表示一个循环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循环反面线圈的纵行数,以前针床织针编织的线圈为正面线圈,后针床编织的为反面线圈;
工序二:斜罗纹纹理形成,通过整体移圈,改变工序一中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位置,然后,在编织的过程中增加一粒补孔眼线圈,消除整体移圈后在织物表面的孔眼。
优选的,所述工序一中的罗纹组织n1+ n2,n1、n2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整体移圈后补孔眼的方式,完成斜罗纹的编织,使单一的竖直纹理的罗纹,改变方向,形成倾斜纹理。不仅如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针床相对状态的罗纹组织。
附图说明
图1 罗纹纹理示意图,其中左边A为倾斜罗纹,右边B为竖直罗纹。
图2-7,图9-14为针位图,其中1-25为针位编号。
图8 实施方式一3+2斜罗纹编织实物效果图。
图15 实施方式二1+1斜罗纹编织实物效果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实施方式一
3+2斜罗纹的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4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混编三明治纬编布
- 下一篇:一种间色凸起横条针织物的编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