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4772.8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瑾;朱俊;李罗斌;吴正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1/12;H01H8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和漏电保护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操作机构、漏电测试机构,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和中性极动触头,断路器相极包括相极操作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与相极操作机构连接,断路器相极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测试机构通过弹性件上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两个触点组成具有双断点的测试回路,并且,第一接触部由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的中线驱动件驱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中线驱动件与相极操作机构或漏电操作机构连接,能够保证在断路器相极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不导通测试回路,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测试机构由于受壳体空间限制,测试机构的测试回路通常采用单断点结构,但是当断路器分闸时,如果按下测试机构的试验按钮,断路器的出线端会因为测试回路导通而出现对地电压,使用过程中导致触电的风险,也不满足特定区域的安全法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部分断路器将测试机构的测试回路改为双断点结构,双断点中的一个断点通过手柄控制,在手柄合闸时按下试验按钮才会导通测试回路,但是断点导通和断开速度受到手柄合闸和分闸速度的影响,如果手柄出现慢复位的问题,则会导致断点断开速度慢,这时如果断路器反接,按下试验按钮则会导致测试回路断开慢,使断路器的线圈发热烧毁,断路器失效的问题,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和漏电保护极,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操作机构、漏电测试机构,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和中性极动触头,断路器相极包括相极操作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与相极操作机构连接,断路器相极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漏电测试机构包括弹性件、测试按钮,以及分别接入测试回路两端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性极动触头通过中线驱动件与漏电操作机构或相极操作机构连接,弹性件的一端设有与中线驱动件配合的第一接触部,弹性件的另一端设有伸到第二接触件与测试按钮之间的第二接触部;测试按钮能够推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接触件接触,在断路器合闸时中线驱动件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和轴机耦合驱动杆,保护驱动杆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保护驱动杆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与漏电操作机构铰接;弹性件的第一接触部与轴机耦合驱动杆配合,轴机耦合驱动杆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且中性极动触头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和轴机耦合驱动杆,保护驱动杆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保护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与相极操作机构铰接;弹性件的第一接触部与保护驱动杆配合,保护驱动杆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中性极动触头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电操作机构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和保护锁扣,保护跳扣与保护连杆的一端铰接,保护连杆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手柄铰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触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扭簧,弹性件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螺旋部,螺旋部套在弹簧轴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螺旋部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接触件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靠近中性极静触头的一侧,第一接触件和弹性件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远离中性极静触头的一侧,中性极动触头通过复位弹簧与第二接触件连接,第二接触部从中性极动触头的一侧穿过与第二接触件配合,第一接触件与设置在第一接触件下方的测试电阻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4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