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5548.0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1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伍连;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波浪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本发明是在凸条组织的上与下横列巧妙的设置移圈组织,移圈线圈变形产生内力,使凸条组织水平直线的形态发生起伏波动,形成波浪状的形态,为凸条组织增加新的应用元素。而且,本发明在常用的双针床横机上生产,无需对设备进行改造,无需增加新的辅助仪器。不仅如此,本发明还可以继编织出其他类型的针织物,丰富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横机生产的凸条组织一般都是采用前、后针床编织的线圈横列数不同来实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凸条组织的结构变化。现有的凸条组织一般都是水平直线的形态,或者是间断式的水平直线形态,比较中规中矩,缺少变化,这使得凸条组织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解决现有的凸条组织都是水平直线或间断式的直线形态,中规中矩、缺少变化,使得凸条组织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包括如下编织工序:
工序一:在横机上首先编织一个横列的满针,然后,让后针床的织针暂停编织,仅仅持续前针床的编织,编织数个横列后,再把后针床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形成凸条组织;
工序二:在横机的前针床上编织线圈(也可以在后针床上编织),然后,把线圈转移至相邻的织针上,由于,在移圈前,每一枚织针所编织的线圈长度相同,转移后线圈被拉伸;
工序三:设置多个移圈纵行多次移圈,向右转移的被拉伸的线圈会把织物变形为向左倾斜,同样的原理,向左转移的被拉伸的线圈会把织物变形为向右倾斜,把向左与向右转移的线圈,左右对称设置,则一部分线圈被上提,另一部分的线圈被下拉,形成波浪状态。
优选的,所述工序一在横机上首先编织一个横列的满针,然后,让后针床的织针暂停编织,仅仅持续前针床的编织,编织数个横列后,再把后针床上的线圈移至前针床,形成凸条组织。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在凸条组织的上与下横列巧妙的设置移圈组织,移圈线圈变形产生内力,使凸条组织的水平直线的形态发生起伏波动,形成波浪状的形态,为凸条组织增加新的应用元素。而且,本发明是在常用的双针床横机上生产,无需对设备进行改造,无需增加新的辅助仪器。不仅如此,本发明还可以继编织出其他类型的针织物,丰富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附图说明
图1 线圈编织与转移示意图,其中L左边为线圈编织,R右边为线圈转移。
图2 为设置多个移圈纵行多次移圈,向右转移的被拉伸的线圈会把织物变形为向左倾斜的四边形,如图2中的EFHG。
图3-10为针位图。
图11 为编织实物图。
附图标记说明:图3-10为针位图,其中图中1-25数字为针位编号。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实施方式
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包括如下编织工序:
(1)如图2所示,针床相错,25个针位前、后针床的织针都参与编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