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5853.X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锁芳;张凯;侯晓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18 | 分类号: | F02C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孟捷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径向 系统 狭缝 接受 结构 | ||
1.一种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主轴(14)外的第二涡轮机匣(3)、涡轮盘(2)和第一涡轮机匣(9),所述涡轮盘(2)和第一涡轮机匣(9)之间设置有导流盘(8),所述第一涡轮机匣(9)上设置有集气腔(16)和预旋喷嘴(10),第一涡轮机匣(9)和导流盘(8)的结构间隙构成转静腔(17),所述导流盘(8)上设置有狭缝式接受孔(11),所述导流盘(8)与涡轮盘(2)的盘间间隙构成共转腔(15),所述涡轮盘(2)上开设有供气孔(4),所述涡轮盘(2)外设置有涡轮动叶(6),供气孔(4)与涡轮动叶(6)相通,所述第一涡轮机匣(9)和第三涡轮机匣(5)之间设置有涡轮静叶(7),所述涡轮动叶(6)和涡轮静叶(7)的位置相对应,预旋冷却空气自集气腔(16)经预旋喷嘴(10)进入转静腔(17),冷却空气膨胀加速并产生周向分速度,再经狭缝式接受孔(11)引导进入共转腔(15),最后通过供气孔(4)进入涡轮动叶(6),为涡轮动叶(6)提供低温高压冷却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式供气孔(11)开设在导流盘(8)上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预旋喷嘴(10)开设在第一涡轮机匣(9)上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供气孔(4)开设在涡轮盘(2)上且沿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式供气孔(11)的长宽比L/W为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式供气孔(11)的个数为2~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式供气孔(11)与预旋喷嘴(10)在同一轴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式供气孔(11)的中心线与预旋喷嘴(10)的中心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盘(8)通过凹头螺钉(12)与涡轮盘(2)配合安装并与涡轮盘(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动叶(6)与涡轮盘(2)采用榫头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盘(2)通过螺钉固定于主轴(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径向预旋系统的狭缝式接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涡轮机匣(3)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1)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14)外;所述第一涡轮机匣(9)通过第二角接触球轴承(13)过盈配合安装在主轴(14)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58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