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6836.8 | 申请日: | 201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三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8/00 | 分类号: | A44B18/00;B29C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212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圈 魔术贴 熔断件 纤维圈 底面 熔断 带动组件 蘑菇头状 勾面 毛面 加工方便 加工设备 加工效率 织物表面 纵向拉力 钩接部 蘑菇头 粘合力 滑动 粘合 吊挂 钩接 熔融 套在 加工 平行 阻挡 脱离 | ||
本发明涉及魔术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方法,本发明包括熔断件和带动组件。熔断件将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的一侧熔断,使得环状宗丝圈变换成U型宗丝圈,且U形宗丝圈的两端处因被熔断件熔融而形成了蘑菇头状的钩接部;此时在将毛面和勾面相互粘合后,纤维圈将套在U形宗丝圈上,在魔术贴吊挂物体时,钩接部将对纤维圈进行阻挡,使得纤维圈不易从U形宗丝圈上的蘑菇头脱离,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带动组件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可使得第二底面织物上的所有环状宗丝圈均被熔断,加工方便,提高了魔术贴的纵向拉力。本发明便于对魔术贴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魔术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及加工设备以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魔术贴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鞋类以及各种捆绑,可重复使用。
如图1所示,常用的魔术贴包括带勾的面(俗称勾面1)和带毛圈的面(俗称毛面11),毛面11包括第一底面织物12和若干设于第一底面织物12上且细而柔软的纤维圈13,勾面1包括第二底面织物14和若干设于第二底面织物14上且刚性较强的环状宗丝圈15,第一底面织物12和第二底面织物14的材质相同,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环状宗丝圈15切开,每个环状宗丝圈15切开后将分为一个勾状体16和一个直立体17。在毛面11和勾面1相互贴合时,纤维圈13将套在勾状体16上,从而使得毛面11和勾面1粘接在一起。
但是,当魔术贴贴在竖直的墙面上用来吊挂物体时,吊挂物将通过纤维圈带动勾状体弯曲形变,因勾状体的部分内壁呈弧形设置,故这部分内壁将为纤维圈滑动脱离于勾状体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勾面与毛面的纵向粘合力不足,吊挂物有可能掉落损坏,使用不便,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便于对魔术贴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设备,包括抵触于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一侧的熔断件和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的带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断件将环状宗丝圈远离于第二底面织物的一侧熔断,使得环状宗丝圈变换成U型宗丝圈,且U形宗丝圈的两端处因被熔断件熔融而形成了蘑菇头状的钩接部;此时在将毛面和勾面相互粘合后,纤维圈将套在U形宗丝圈上,在魔术贴吊挂物体时,钩接部将对纤维圈进行阻挡,使得纤维圈不易从U形宗丝圈上脱离,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同时,纤维圈可能套在多组钩接部上,使得多组钩接部和对应于钩接部的U形宗丝圈同时受力,故纤维圈不易将钩接部从U形宗丝圈上拉断,且当所有纤维圈从其所套住的所有钩接部上脱离,才可使得勾面和毛面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勾面与毛面之间的粘合力;带动组件带动熔断件沿平行于第二底面织物表面的方向滑动,可使得第二底面织物上的所有环状宗丝圈均被熔断,加工方便,提高了魔术贴的加工效率,也使得魔术贴钩毛面结合后纵向拉力大幅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熔断件为直径1-2mm的纯镍电阻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宗丝圈的熔断温度一般为600-1000℃,而镍的熔点为1453℃,故在纯镍电阻丝通电后即可完成环状宗丝圈的熔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出粘合力强的魔术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蘑菇头状魔术贴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纤毛丝束与宗丝在纵向方向上并以等同的宽度交替织造成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上;
B、通过胶水将纤维圈粘接在第一底面织物上,并将环状宗丝圈粘接在第二底面织物上;
C、将第一底面织物和第二底面织物上的胶水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三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三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6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水透湿粘扣带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优化后的拉链金属Y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