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7322.4 | 申请日: | 201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川;牟力;杨文波;张文居;赖孝辉;郑斌;陈子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15;E21D20/0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岩层 非对称支护 砂浆锚杆 锁脚锚杆 垂直 支护 方向管 非垂直 隧道支护结构 预留核心土法 压力型锚索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经济成本 软岩隧道 上下台阶 受力状态 隧道支护 支护结构 传统的 钢拱架 上台阶 下台阶 最大化 软岩 施工 仰拱 地层 工作量 挤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垂直于层状软岩层理面方向管棚支护、非垂直于层状软岩层理面方向管棚支护、钢拱架、垂直于层状软岩层理面方向砂浆锚杆、非垂直于层状软岩层理面方向砂浆锚杆、压力型锚索、上台阶锁脚锚杆、下台阶锁脚锚杆、仰拱初期支护、初期喷砼、二次衬砌。本发明采用非对称支护结构,针对层理面倾角不同的层状软岩地层,在垂直于层理面更容易发生挤压破坏的方向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可以有效改善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施工方法依旧基于传统的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无附加工作量,在满足隧道支护要求的同时最大化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部的藏区地带,广泛分布有千枚岩、板岩、页岩、砂岩为主的软弱围岩地层,这些地层具有显著的沉积特性,呈现出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其中以碳质千枚岩最为显著。隧道穿越层状软岩地层时,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性。并且如果隧道轴线方向与主应力场不是垂直或平行关系时,初始地应力场在隧道结构周边产生的剪切应力会加剧这种非对称变形特性,对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由于软弱围岩强度较低、自承能力较差,隧道支护结构将承担较大的荷载,隧道可能发生挤压性破坏。其变形特性和破坏模式与层理面的角度密切相关。对于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支护结构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拱顶与拱底,容易发生坍塌与底鼓灾害;对于斜倾层状围岩隧道,则具有明显的非对称变形机理,沿层理面法线方向的围岩发生向内侧临空面的弯折内鼓变形,隧道支护结构的左侧拱肩与右侧拱脚位置容易出现非对称开裂灾害;对于陡倾层状围岩隧道,围岩的变形则集中在左右两侧边墙位置,应力集中更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与剥落灾害的发生。很多工程实践表明,层状软岩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层理角度和层理厚度上。因此,对于穿越层状软岩地层的隧道,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施工方法,对于隧道结构的安全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在层状软岩的支护技术方面,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俊儒、仇文革通过现场监测、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倾斜层状泥岩中隧道的支护措施,结果表明,在隧道拱腰加密安设垂直于岩层面的长锚管,可以有效转移偏压荷载,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夏彬伟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毛洞、常规锚杆和加长锚杆模型的围岩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长度锚杆加固下层状围岩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锚杆加固的围岩形成“压应力场”,有效改善了围岩内部受力状态。孙晓明、张国锋等针对深部倾斜岩层巷道围岩在开挖支护后表现出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现象,对其变形破坏机制及耦合控制对策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了非对称耦合控制对策,利用锚索、底角锚杆等对产生差异性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从而达到控制巷道非对称变形目的。尽管如此,现今我国大部分穿越层状软岩的隧道中,所采取的支护技术仍有不足:
1.目前的衬砌支护参数大多仍按照统一设计,在层状软岩地层,衬砌结构会承受非对称荷载,在垂直于层理面的方向衬砌结构会承担更大的围岩荷载,该部位的支护结构更容易发生破坏;
2.目前国内外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方法仍以工程类比经验设计法为主,但是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的方法并不合理;
3.在层状软岩地层中,围岩易发生较大的变形,而现今支护体系对于这一问题仍旧选择以支护结构硬抗为主,一味增大支护参数,极大的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简单高效、经济合理、能够应对隧道在层状地层中受到非对称荷载问题的安全有效的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73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