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西藏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027944.7 申请日: 2019-10-28
公开(公告)号: CN110622765A 公开(公告)日: 2019-12-31
发明(设计)人: 格桑曲珍;杨涛;史社强;单增罗布;付广军;赵俊;旦增尼玛;米玛次仁;石长春;普布次仁;赵晓彬;李剑;蔺雨阳 申请(专利权)人: 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
代理公司: 50221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何君苹
地址: 850000 西藏自*** 国省代码: 西藏;5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樟子松 引种 生物多样性 困难立地 养分条件 有效减少 造林 壮苗 保存率 防虫 搭设 大坑 风蚀 覆膜 换土 沙埋 沙障 成活率 浇水 种植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西藏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包括搭设沙障、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混交防虫的步骤。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了风蚀沙埋危害、水分和养分条件得到了改善,显著提高樟子松在西藏地区种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丰富西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西藏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总体的造林绿化效果对于我国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高原地区干旱、寒冷,自然环境条件较差,造林树种的选择上要求具有较强的抗旱、抗风沙、耐冰冻、耐贫瘠等方面的能力,目前所选择的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柳树、杨树为主,尤其常绿树种选择性极小,适应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大面积造林的针叶树很少见到,导致冬季时节阔叶树落叶后,缺少绿色,空气中氧气含量极低。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常绿针叶乔木,属深根性树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栗钙土等各种土壤环境中都能生长。天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沙地草原。由于樟子松耐寒性和抗逆性强,因此,在青藏高原地区也具有引种的可能性。

目前,还未见将樟子松引种到青藏高原地区的报道,因此,亟待探索出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方法,这将为青藏高原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贡献极大的力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西藏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樟子松在青藏高原地区栽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丰富西藏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西藏地区困难立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包括搭设沙障、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的步骤。

进一步,所述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沙障,樟子松栽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在造林前搭设沙障,沙障走向与主风方向垂直,沙障依据地形和造林环境条件搭设为立式沙障或卧式沙障,根据地表沙的流动程度,所述立式沙障或卧式沙障可设置为带状沙障或网格沙障;樟子松栽植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以春季栽植为主,春季土壤解冻后,气温逐渐回升,树液开始流动,但新梢未萌发之前进行,过晚,新梢萌发后栽植,成活率将明显下降;搭设沙障可有效减轻风蚀沙埋危害,显著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

S2:大坑换土,在引种地内按照栽植密度为22株/667m2挖栽植穴,栽植穴长度为40-60cm、宽度为40-60cm、深度为50-60cm,每个栽植穴用打碎的黏土或黄绵土5-6kg放入栽植穴底部;黏土或黄绵土的作用是吸附水分,防止水分渗漏,保障苗木的水分供应,同时具有防风作用,在风沙大的时候,即使大风把上部的沙土吹走,但黏土部分也不易被吹走。大坑换土使了水分和养分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S3:壮苗深栽,栽植苗选用5-6年生营养钵苗,苗木健壮、顶芽饱满、苗高≥60cm,栽植时先将营养钵去掉,并使营养土保持原有形状,然后将苗木置于栽植坑内,并使1/2左右营养土埋入坑内粘土中,苗木栽植深度高于根迹线5-10cm,最后覆沙踩实;壮苗改善了苗木的生理状况、深栽提高了根区土壤的含水量,因此壮苗与深栽相结合显著提高了造林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

S4:浇水覆膜,栽实后浇水,每株浇水2-2.5kg,随栽随浇,栽植浇水后,于地表未干前覆膜,膜长度为60-70cm,宽度为60-70cm,地膜要紧贴树坑表面,舒展呈底形,覆膜后,苗木处于膜的中心;

进一步,樟子松引种造林方法还包括混交防虫,用紫穗槐与樟子松混交,紫穗槐于春季或秋季栽植。混交造林能够降低林木病虫害的威胁,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同时,枯落物、沙结皮的厚度增加,地表盖度显著提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未经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7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