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双金属复合浇注弯管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29782.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帅德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城大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46;C22C38/54;C22C38/56;F16L43/00;F16L57/06;F16L58/08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明锐 |
地址: | 4417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内胆 双金属 浇注 耐磨 制造 混凝土输送管 耐磨耐蚀材料 混凝土输送 双金属复合 高温金属 耐蚀性能 生产难度 生产效率 弯管设备 故障率 耐蚀 熔合 熔结 浇铸 冷却 铸造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输送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双金属复合浇注弯管及制造方法,包括具有耐磨耐蚀性能的内胆和与其熔结的外壳构成的双金属弯管,采用先浇铸耐磨耐蚀内胆,然后用冷却的内胆作为型芯浇注外壳,利用高温金属熔合内外双金属弯管。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彻底杜绝内外弯管分离脱落,降低使用故障率;所采用的制造方法简单实用,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因为所述内胆采用高强度耐磨耐蚀材料铸造,弯管整体更薄的情况下即可达到质量要求,从而降低弯管的重量,最终降低使用该弯管设备的重量,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输送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双金属复合浇注弯管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高压混凝土输送泵车不断更新换代,其臂架泵送混凝土的高度和距离也在不断增加,对其臂架输送管道,尤其是承受冲击以及耐磨的弯管部分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高速传送的物料在通过臂架输送弯管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加剧了高速物料对输送弯管外侧的冲击磨损及腐蚀,从而使其成为输送管道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即用于输送混凝土的弯管,其需要耐磨、耐高压、耐腐蚀、高强度且不易损坏等性能,而现有的铰链弯管、变径弯管、爬坡管、锥管、加长弯管等,常采用具有上述性能的内管和与内管套合的具有韧性的外管组合而成。
如图1所示,现在通用的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弯管,包括普通碳钢的外壳和套接在外壳内部一节或多节耐磨内衬管,两端采用与外壳焊接的卡头以及与卡头契形配合的挡管,然后在外壳上打孔罐浆填充外壳和内衬管之间的缝隙。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多节内衬管缝隙进料破坏内衬管的安装定位,使其活动而降低弯管使用寿命,另外卡头与外壳之间的焊缝经常脱焊,造成弯管损坏影响生产。
另外,现有技术中也采用了双层金属浇注成型的结构,即内外两层弯管同时浇铸,或其中一个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浇铸另一个弯管,两者均需制作相连型腔结构的模具,结构工艺复杂,而且容易在层间金属处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至于先浇铸外管,然后采用离心法浇注内管,不适用于弯管的制造,且所形成的内管壁厚也不能局部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双金属复合浇注弯管及制造方法,其包括具有耐磨耐蚀性能的内胆和与其熔结一体的外壳构成的双金属弯管,采用先浇铸内胆,然后用冷却的内胆作为型芯浇注外壳,利用高温金属熔合内外双金属弯管。从而得到满足混凝土输送的工况要求,且内胆不会脱落,易于生产制造的双金属复合弯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双金属复合浇注弯管,包括采用耐蚀耐磨材料浇铸的内胆和通过铸型二次浇注包覆所述内胆的外壳,所述内胆的壁厚沿周向从弯管的内弧到外弧、沿轴向从弯管的两端到中间均逐渐增厚,所述内胆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所述外壳咬合的咬筋,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内扣封挡所述内胆端面的接面环。
进一步的,所述咬筋为网状凸起的线条。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凹槽型的卡环,所述卡环的侧面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厚度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材料为ZNS150+Q。该材料为新创材料,其牌号说明:ZNS表示铸造耐蚀合金,1代表固溶强化弄铁基合金,5代表Ni、Cr、Mo、Cu、V、Al、RE系合金,0代表暂无编号,+代表复合,Q代表表面层优质碳系钢。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材料的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C=2.3%-3.2%,S≤0.04%,P≤0.04%,Cr=20%-24%,Si=0.4%-1.2%,Mn=0.5%-1.0%,Mo=1.0%-1.4%,Ni=1.0%-1.5%,Cu=0.5%-1.0%,V=0.5%-1.1%,Al=0.1%-0.3%,B=0.005%-0.006%,RE≤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城大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谷城大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9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