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29785.4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4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涛;向俊龙;黄鹏;王晶晶;陈晨;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3/00 | 分类号: | B61F3/00;B61F5/24;B61C9/50;B61C13/08;B61F5/52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刘振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具有 有轨电车 | ||
1.一种有轨电车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垂直连接的纵梁(12)和横梁(11);
四个走行轮(2),其中,两个走行轮(2)分别可枢转地、对称安装在所述纵梁(12)的左右侧,且位于所述横梁(11)的前侧;另外两个走行轮(2)分别可枢转地、对称安装在所述纵梁(12)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横梁(11)的后侧;
所述横梁(11)包含下梁(111)和上支撑板(112),所述下梁(111)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有凹部(1111),所述上支撑板(112)的下表面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部(1121),所述连接部(1121)伸入到所述凹部(1111)中,所述凹部(1111)的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止挡部(1112),所述止挡部(111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1111)的开口的上方,所述连接部(11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柔性部(1122),左侧的柔性部(1122)与左侧的止挡部(1112)的位置相对应,右侧的柔性部(1122)与右侧的止挡部(1112)的位置相对应;
在所述上支撑板(112)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铰接盘(113),所述铰接盘(113)包含第一铰接部(1131)和第二铰接部(1132),第一、第二铰接部之间具有水平面上转动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21)左右两侧的两个横向减震器(1113),所述横向减震器(1113)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连接部(1121)、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上支撑板(11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减震器(1113)的第一端的位置高于第二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沙漏簧(1114),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下梁(111)的左端部与上支撑板(112)的左端部之间,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下梁(111)的右端部与上支撑板(112)的右端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梁(111)的左侧的前侧面与所述上支撑板(112)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减震器(1115A),第一竖向减震器(1115A)与上支撑板(112)的连接处位于左端部的沙漏簧(1114)的前方;
所述下梁(111)的右侧的后侧面与所述上支撑板(112)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竖向减震器(1115B),第二竖向减震器(1115B)与上支撑板(112)的连接处位于右端部的沙漏簧(1114)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1121)的下侧设置有复合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横梁(11)的左右两端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受电流装置(1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2)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导向轮(1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3A)和第二驱动装置(3B);第一驱动装置(3A)位于所述横梁(11)的前侧,用于驱动位于横梁(11)的前侧的两个走行轮(2)转动;第二驱动装置(3B)位于所述横梁(11)的后侧,用于驱动位于横梁(11)的后侧的两个走行轮(2)转动。
10.一种有轨电车,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车厢之间安装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第一、第二铰接部分别固定连接到所述相邻的两个车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97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