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0791.1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杜艳泽;柳伟;秦波;高杭;张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90 | 分类号: | B01J29/90;B01J29/16;B01J38/10;B01J38/02;B01J38/04;B01J38/64;C10G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待生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2)向步骤(1)所述的还原处理后的物料中通入羰基化试剂在羰基化条件下对还原后的镍金属进行羰基化处理;(3)对步骤(2)物料进行加热处理回收镍金属;(4)对步骤(2)回收镍金属后的物料进行焙烧处理获得再生后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方法能够将由于金属Ni沉积造成的失活加氢裂化催化剂恢复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失活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氢裂化催化剂用于催化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加氢裂化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催化剂失活现象。其中,催化剂失活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由于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伴随着脱氢、缩合等副反应,随着催化剂运行在催化剂上会沉积碳,导致催化剂活性的损失;②由于加工原料中含有金属杂质,金属杂质沉积在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金属中毒。对于第一种因碳沉积引起的催化剂失活,常规方法是通过含氧气氛下烧碳处理脱除催化剂上沉积的积碳,使得催化剂活性得以恢复,对于积碳引起的催化剂失活情况,通过烧碳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可以达到新鲜催化剂的 95%以上;对于第二中原因引起的失活,则很难通过简单的焙烧处理恢复活性。中国专利CN201280015492.0公布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方法,该发明方法通过焙烧除碳的方法对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再生,并通过调节焙烧温度、时间控制再生剂含碳量在0.05~1%。该方法可以实现催化剂脱碳,但是,无法解决催化剂金属沉积引起的催化剂失活;中国专利CN201010222029.6也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同样是烧炭的方式进行处理,只是在再生的过程同时对催化剂进行硫化处理,因此,无法对因金属沉积造成失活催化剂再生。
由于原料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加剧以及减压深拔工艺等工艺技术的使用,加氢装置原料中金属Ni的含量增加,这就使得加氢催化剂上会沉积大量的Ni等金属,最终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对于这类因金属Ni沉积带来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工业上常规方法烧炭处理的方法无法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将由于金属Ni沉积造成的失活加氢裂化催化剂恢复活性。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生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
(2)向步骤(1)所述的还原处理后的物料中通入羰基化试剂在羰基化条件下对还原后的镍金属进行羰基化处理;
(3)对步骤(2)物料进行加热处理回收镍金属;
(4)对步骤(2)回收镍金属后的物料进行焙烧处理获得再生后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上述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的还原处理操作条件为在还原气氛下,优选氢气气氛下400-500℃、1.0-10.0MPa还原处理10-50h。还原处理目的是将待生催化剂上的Ni金属的化合物转化为金属还原态,还原过程中可以向系统内持续补充氢气,以保持压力恒定,还原结束的标准为系统不再消耗氢气。
上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待生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镍金属杂质以氧化物计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优选1~5%,所述镍金属杂质为沉积在催化剂上的镍金属,可以通过待生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镍金属氧化物总含量同新鲜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镍金属氧化物含量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0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