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2545.X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定红;郭建兵;秦舒浩;周颖;何玮頔;伍宏明;高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23/16;C08L51/06;C08K13/06;C08K9/02;C08K7/08;C08K5/03;C08K3/22;C08K5/14;C08K3/34;C08K7/00;C08K3/04;B29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550011 贵州省贵阳市白***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丙烯 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过氧化二异丙苯 纳米三氧化二锑 有机改性蒙脱土 聚烯烃弹性体 三元乙丙橡胶 十溴二苯乙烷 双螺杆挤出机 巯基苯并咪唑 不饱和羧酸 硅烷偶联剂 接枝共聚物 抗静电性能 光稳定剂 挤出造粒 拉伸装置 片状石墨 硬脂酸钙 重量份数 阻燃性能 复合材料 磷石膏 苯基 丁烷 晶须 羟基 制备 乙烯 | ||
1.一种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经加有微纳层叠拉伸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获得:
100份聚丙烯;
1~6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1~6份三元乙丙橡胶;
5~20份聚烯烃弹性体的不饱和羧酸接枝共聚物;
3~10份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磷石膏晶须;
6~9份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十溴二苯乙烷;
2~3份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纳米三氧化二锑;
0.2~1份硅烷偶联剂;
1~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1~5份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有机改性蒙脱土;
1~6份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片状石墨;
0.4~0.6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苯基)丁烷;
0.4~0.6份2-巯基苯并咪唑;
0.4~0.6份光稳定剂GW-944;
0.4~0.6份硬脂酸钙;
其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磷石膏晶须、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十溴二苯乙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纳米三氧化二锑、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有机改性蒙脱土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片状石墨,其是通过磷石膏晶须、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蒙脱土和片状石墨分别与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的乙醇溶液混合,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经超临界反应而获得的;
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不饱和羧酸接枝共聚物,其为将丁炔二酸、聚烯烃弹性体、过氧化二异丙苯经熔融挤出而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为熔融指数为0.29~0.3g/10min的共聚聚丙烯;
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醋酸乙烯含量为8~10%且熔融指数为0.6~0.9g/10min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为门尼粘度为38~52的三元乙丙橡胶;
所述硅烷偶联剂包含: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不饱和羧酸接枝共聚物,其经质量比为1~3:100:0.1~0.3的丁炔二酸、聚烯烃弹性体、过氧化二异丙苯经熔融挤出而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熔融指数为0.5g/10min的聚烯烃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石膏晶须、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或片状石墨与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的质量比均为100~200: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将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聚烯烃弹性体的不饱和羧酸接枝共聚物、磷石膏晶须、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十溴二苯乙烷、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纳米三氧化二锑、硅烷偶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有机改性蒙脱土、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的微纳片状石墨、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苯基)丁烷、2-巯基苯并咪唑、光稳定剂GW-944和硬脂酸钙按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经加有微纳层叠拉伸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再经冷却、切粒、烘干、包装,制得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造粒,从喂料口到微纳层叠拉伸装置进料口的螺杆挤出机各段的温度分别为:一区170℃、二区180℃、三区180℃、四区190℃、五区200℃、六区200℃、七区200℃、八区200℃、模头195℃;所述微纳层叠拉伸装置进料口到出料口的各段温度都为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5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场转运托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