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2713.5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彭鹏;潘桂林;陈鸣;胡伟;乐煌辉;孙刘洋;厉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索桥 加劲 架设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主缆上安装临时吊索,进而安装承重索托梁并架设行走承重索机构,利用主缆承重,充分节省了架梁设备,牵引机构在第一卷扬机的带动作用下,带动已获取加劲梁的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沿行走承重索机构长度方向从其中一个桥塔移动直至到达安装位置,然后继续前进到达另一个桥塔再取加劲梁,施工效率提升一倍,且只用1个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就能实现加劲梁从主缆的跨中向两侧对称安装,解决了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垂直起吊高度太大时大跨径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的难题,另外牵引机构的转动绳设置为环形并直接安装在承重索托梁上,由第一卷扬机带动,避免了以往牵引机构直接与卷扬机连接而盘绳压力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国内山区桥梁建设越来越多,山区地形地貌复杂,高差变化大,沟谷纵横,悬索桥以其卓越的跨越能力,在高山峡谷地区的优势巨大,同时山区大跨悬索桥的架设也面临着交通运输不便与桥下净空大的难题。
目前国内已实施的山区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有桥面吊机架设法、带梁走行缆载吊机架设法、行走承重索运梁架设法及缆索吊机架设法。其中桥面吊机适用于钢桁梁悬索桥的散件拼装工艺,桥面吊机散件拼装存在施工工期长、加劲梁线形控制难度大的不足,在国内应用较少,大多采用节段吊装的工艺。带梁走行缆载吊机利用主缆受力进行加劲梁的水平运输,但频繁过索夹导致行走速度慢,且主缆易受损;行走承重索运梁仅能解决加劲梁水平运输的问题,需要配合缆载吊机完成加劲梁的安装,设备投入较多;缆索吊机则需重新建立了一套受力体系,没有利用主缆结构,导致钢丝绳用量大,在超大跨径与超重加劲梁节段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大、经济效益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只用一套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实现加劲梁从主缆的跨中向两侧对称安装,解决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垂直起吊高度太大时大跨径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的难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大跨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系统,其包括:
多对临时吊索,其沿主缆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任一一对临时吊索分别设于主缆的两侧,任一临时吊索的上端与主缆连接,下端竖直向下延伸;
多个承重索托梁,一对临时吊索的下端连接一个承重索托梁;
行走承重索机构,其沿主缆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侧桥塔的锚固系统连接,行走承重索机构与每个承重索托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其用于吊装待安装加劲梁,所述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的上端与行走承重索机构滑动连接,下端与待安装加劲梁连接;
牵引机构,其包括两个沿悬索桥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封闭的转动绳以及多个牵引绳,任一转动绳沿主缆长度方向延伸,两个转动绳的转动为同步联动,且由设置在桥塔塔顶的第一卷扬机带动,多个牵引绳将所述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与两个转动绳连接。
优选的是,任一承重索托梁上沿悬索桥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对牵引索拖轮,任一一对牵引索拖轮分别固设于和与其相对应的承重索托梁的上表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承重索托梁的下表面,一个转动绳对应设置一对牵引索拖轮,任一转动绳的一侧边经过所有位于承重索托梁上表面的所有牵引索拖轮,另一侧边经过所有位于承重索托梁下表面的所有牵引索拖轮。
优选的是,所述行走承重索机构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承重索托梁的沿悬索桥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侧的绳索组,任一绳索组包括多个沿悬索桥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绳索,任一绳索沿主缆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侧桥塔的锚固系统连接,绳索与所有的承重索托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加劲梁运输提升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源电子终端及其天线模块
- 下一篇:一种免打磨疲劳样条及其疲劳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