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2985.5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美;刘洋;王新;赵磊;刘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挥发性 有机物 废气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废气与吸收剂接触,所述吸收剂为氯化胆碱与多元醇复合溶剂,待吸收平衡后进行再生,再生吸收剂循环使用。本发明采用氯化胆碱与多元醇复合溶剂作为含氯有机物废气吸收剂,能够快速有效地吸收含氯VOCs,吸收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含氯VOC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媒介中的污染物,包括氯代烷烃、氯代烯烃、氯代芳香烃等。一般来说,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印刷、制药等行业,含氯VOCs的挥发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被认为是持久性污染物,大多数不溶于水,在环境中难被生物降解,排放到大气中的含氯VOCs会破坏臭氧层,形成光化学烟雾和全球变暖,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因此含氯VOCs受到严格法律法规的限制,各国的环保局规定含氯VOCs须处理后方可排放。目前,含氯VOCs已被多个国家列入为高毒害的化学品名单中,是重点减排、治理的目标污染物之一。
含氯VOCs治理技术分为消除法和回收法。回收技术属于物理或化学性的方法,包括吸附、吸收等技术,对含氯VOCs不产生破坏或是较少破坏,进行有效回收及无害化的治理。其中,吸收法是在吸收装置中将含氯VOCs与液相吸收剂充分接触,使含氯VOCs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吸收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稳定且运行费用低,理想的吸收剂是关键性因素,需要对含氯VOCs溶解度大,对设备无腐蚀性,并且可回收,不产生二次污染。对于特定的吸收设备来说,获得新型高效绿色的吸收剂是解决该技术瓶颈的关键技术。
CN108786383A公开了一种VOCs吸收剂,其特征为该吸收剂为以下两种组成,其中,组成一,其组成与质量分数如下:所述的亲水性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类、季磷类;阴离子为 Cl-、OTF-;或者,组成二,其组成与质量分数如下:所述的疏水性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类、季磷类;阴离子为OTF-、NNfTf-;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Tween)或Triton X-100;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或对壬基酚。该吸收剂组成较为复杂,且对VOCs有机物均有吸收能力,对含氯有机物的选择性不佳。
CN1962028A公开了一种废气中二氯甲烷的回收方法,采用冷凝-吸收法回收有机废气中的二氯甲烷,先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对废气进行冷凝,然后在填料吸收塔中以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吸收剂,对废气中二氯甲烷进行吸收,吸收剂在降膜蒸发器中负压条件下加热解析,使吸收剂再生构成闭路循环。该回收方法对工业废气中二氯甲烷含量适应范围宽,但是对其它含氯有机物吸收效果不佳。
CN102120123A公开了一种采用离子液体吸收氯代烃的方法。该发明中涉及的氯代烃包括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乙烯。该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盐类、季鏻盐类、吡咯啉类、胍类;阴离子为Cl-、Br-、BF4-、PF6-、CF3SO3-、[(CF3SO2)2N]-。该离子液体可为单一离子液体也可为混合离子液体。但是该离子液体作为吸收剂的成本较高,且回收的离子液体可能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2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