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4215.4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胡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13/02;B21K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火车 车轴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的方法,其采用空心圆棒料辊锻成型而不需要模锻的工艺,本工艺经过四道次辊锻,空心圆棒料的空心采用圆孔型,经过四道次辊锻后再对空心火车车轴进行热处理。本发明的优点空心车轴热处理透彻,其辊锻件热处理性能远远高于实心辊锻件的热处理性能,这种工艺既能保证空心火车车轴良好的金属流线,组织均匀,金属性能良好,使火车车轴承载能力增强,并能减轻车轴本身的重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锻造领域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的方法,尤其是在整个锻造过程中,用空心圆棒料辊锻成型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铁路货运行业近年来积极推进重载提速,以缓解铁路运载能力的不足。而铁路货车车轴是铁路货车车辆行走部分最重要的部件,承受着车辆的自重和载荷,在列车运行和停车时还承受冲击力和制动力,在高速和重载的状态下受力情况就更为复杂,同时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对货车车轴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因此除了在原材料和锻后热处理上充分注意保证满足其技术要求外,在成型工艺上铁路货车车轴必须经过轧制和锻造两次塑性变形过程,以达到成型至所需形状和提高其力学性能的双重目的,在满足上述力学性能的情况下,提速、轻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方法虽能解决轻载问题,但主要原因是辊锻模具的设计没有可参考的依据,传统的辊锻模具设计方法不适用于空心棒料的辊锻模具设计,在空心棒料辊锻过程中前滑值随空心圆孔型直径大小而变化,延伸系数的选取有待研究,辊锻模具型腔的形状设计需要对空心圆孔型的变形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原因,目前没有适合辊锻空心圆棒料的辊锻模具设计方法,这正是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正在探讨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铁路货车车轴的锻造工艺主要以实心锻造工艺为主,这些工艺工艺都无法减轻车身本身的重量。而空心火车车轴的制造工艺目前只有三种方法:其一是锻造方法做出车轴外形后,再切削方法掏出内空;其二是无缝钢管在精锻机上打出外形;其三是空心火车车轴楔横轧工艺;第一种空心火车车轴制造工艺虽然能辊锻成型,改变金属组织,提高力学性能,但是辊锻后再切削掏出内空工艺复杂,操作难度高,现实工作中实现困难;而第二、第三种方法虽然操作程度比较高,但不能提供良好的金属流线,提高力学组织性能。而空心圆棒料辊锻火车车轴工艺能解决上述三种工艺缺陷。
由于铁路货车车轴本身的重量很重而且长度又特别长、承载部位要求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对于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的方法目前还未见文件资料记载。
本发明的优点既能改变承载部位的结构和组织性能,使金属成型过程中金属流线良好,使车轴承载能力增强,又能满足减轻车辆自身重量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成型的方法,其中在整个辊锻过程中采用空心圆棒料辊锻,经过四道次辊锻成型,空心圆棒料空心采用圆孔型;圆棒料直径D2与空心圆孔型直径D1满足关系D2≥2D1,且D2≥240mm;空心圆孔型直径D1与辊锻后的空心圆孔型直径D0满足关系D1=D0+20mm,圆棒料直径D2大于车轴凸台直径D3。
附图说明
图1是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模具安装主视图示意图;
图2是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模具安装左视图示意图;
图3是空心火车车轴辊锻圆棒料图;
图4是空心火车轴辊锻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模具安装主视图示意图,其中标号11为辊锻机上轧辊,标号11为辊锻机下轧辊,标号1为空心火车轴第一道辊锻模,标号2为空心火车轴第二道辊锻模,标号3为空心火车轴第三道辊锻模,标号4为空心火车轴第四道辊锻模。图2为空心火车车轴辊锻模具安装左视图示意图。图3为空心火车车轴辊锻圆棒料图,D2为圆棒料直径,D1为空心圆棒料圆孔型直径。图4为空心火车轴辊锻件图,其中D0为辊锻后空心圆孔型直径,D0的尺寸小于D1的尺寸,D3为车轴凸台22的直径,且小于圆棒料直径D2,D4为车轴中间梁的直径,且小于D3直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改变,都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42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变压器的接线系统及接线方法
- 下一篇:铝层的蚀刻后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