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捻股机用方便更换线圈的放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5153.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4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庆贤;耿琦;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引力工业焊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30 | 分类号: | B65H49/30;B65H49/34;B65H67/02;D07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捻股机用 方便 更换 线圈 放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捻股机用方便更换线圈的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活动连接有放线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本发明通过固定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放线辊、轴承、固定轴、螺纹套、连接杆、外壳、传动杆、从动齿轮、第一电机、转杆、主动齿轮、套管、弹簧、垫板、固定块、卡块、卡槽和箱体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传统捻股机的放线装置进行改进,在保持原有自转的基础上,扩大工字轮的适配范围,并做到拆卸和安装方便,减少人员搬运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捻股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捻股机用方便更换线圈的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捻股机是用于将若干金属丝按一定捻距和捻向绞拧成股的机器,捻股机按机体结构类型有筐篮式、管式和无管式等几种,其中管式捻股机由一节或数节筒体组成机体,载线工字轮在机体内沿中心呈一字形排列,工字轮放线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筒体的高速旋转与牵引装置产生的直线牵引相配合,使钢丝产生螺旋线缠绕和股的直线运动,形成了具有一定捻距的股,从而完成了股的基本捻制动作,与筐篮式机相比,捻制原理相同,但结构却有显著改进,管式捻股机简体体积小,重心低,转动惯量小,运转速度快,噪声低,运转平稳,操作方便,适合大部分绳股,特别是线接触钢绳股和钢绞线的捻制。
传统捻股机的放线装置多采用穿杆式放线装置,先将轴杆安装在工字轮上,然后将工字轮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安装,因人员不当的关系,极易造成工字轮损坏,同时因捻股机的放线装置多为固定结构,限制了工字轮安装使用的范围,必须在不同的放线装置上使用配套的工字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捻股机用方便更换线圈的放线装置,具备便于更换线圈的优点,解决了捻股机的放线装置多为固定结构,限制了工字轮安装使用的范围,必须在不同的放线装置上使用配套的工字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捻股机用方便更换线圈的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活动连接有放线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放线辊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固定轴的右侧螺纹连接,所述放线辊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腔右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外壳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侧贯穿至外壳的内腔,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配合使用的主动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左侧贯穿外壳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架的左侧,所述传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延伸至套管的内腔并与垫板接触,所述套管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延伸至套管的内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箱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远离套管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栓的一侧与套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加固杆远离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开设有与滑轮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开设有与滚轮配合使用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形状为U形,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引力工业焊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引力工业焊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5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