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和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5157.7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汤本伸伍;古岛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3/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和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一种电动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状态下进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的情况下,当车速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一车速时开始熔接诊断,当车速在熔接诊断期间变得等于或低于第二车速时中断熔接诊断,并且当在熔接诊断中断车速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一车速时恢复熔接诊断。第二车速等于或低于第一车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和用于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充电插口,其连接到位于车辆外部的DC电源的充电电缆;和第一和第二充电继电器,其被设置在连接蓄电装置和充电插口的充电线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上并且进行诊断以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第一和第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88068(JP 2013-188068 A))。电动车辆在完成DC电源的充电之后并且在充电电缆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故障检测。电动车辆还在车辆行驶期间执行第二故障检测(当车速高于预定值时)。在第一故障检测中进行用于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第一充电继电器和第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的诊断。在第二故障检测中进行用于确定是否已经发生第一充电继电器或第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的诊断。利用这种配置,在车辆行驶时执行充电继电器的故障检测,在此期间用户不能够接触充电插口的电极部分。因此,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快速执行充电继电器的故障检测。
发明内容
上述电动车辆在车辆行驶时执行充电继电器的故障检测,在此期间用户不能够接触充电插口的电极部分。然而,此配置没有考虑在开始充电继电器的故障检测之后确认检测结果时车辆减速和停止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和用于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其中,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进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的情况下,可以在确保高安全性的同时快速进行熔接诊断。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蓄电装置;充电插口,其被连接到外部电源装置;充电继电器,包括正极侧继电器和负极侧继电器;以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进行熔接诊断,以确定是否已经发生充电继电器的熔接。正极侧继电器设置在连接充电插口和蓄电装置的充电线的正极侧上,并且负极侧继电器被设置在充电线的负极侧上。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进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的情况下,当车速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一车速时,开始熔接诊断,当在熔接诊断期间车速变为等于或低于第二车速时中断熔接诊断,并且当在熔接诊断中断期间车速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一车速时恢复熔接诊断。第二车速等于或低于第一车速。
在上述方面中,在电子控制单元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进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的情况下,当车速变为等于或者高于第一车速时,开始熔接诊断,当车速在熔接诊断期间变得等于或低于第二车速时中断熔接诊断,并且当在熔接诊断中断期间车速变得等于或高于第一车速时恢复熔接诊断,并且第二车速等于或低于第一车速。即使在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开始之后在确认诊断结果时车辆减速和停止的情况下,这也确保高安全性。因为当在熔接诊断期间车速变得等于或低于第二车速时中断熔接诊断,所以可以将第一车速设置为低值并且可以快速进行熔接诊断。这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进行充电继电器的熔接诊断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并且还允许更快地进行熔接诊断。
在上述方面中,第二车速可以低于第一车速。这限制熔接诊断频繁和反复中断和恢复。
在上述方面中,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进行单电极熔接诊断,作为在外部电源装置未连接到充电插口的情况下进行的熔接诊断。单电极熔接诊断是用于确定是否仅已经发生正极侧继电器和负极侧继电器中的一个的熔接的诊断。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在通过正极侧继电器和负极侧继电器中的一个的熔接诊断完成和另一个继电器的熔接诊断没有完成来中断单电极熔接诊断的情况下,在恢复单电极熔接诊断时,仅对另一个继电器进行熔接诊断。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在单电极熔接诊断被中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因此可以快速进行单电极熔接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51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