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6055.7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9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潘君友;宋鑫龙;杨曦;李燕妹;谭甲辉;李们在;李先杰;王煦;张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6 | 分类号: | C07D487/06;C07D495/22;C07D491/22;C07D495/06;C07D493/06;C07D487/10;C07C13/72;C07D513/06;C07F9/6568;C07F9/80;C07D241/38;C07D471/22;C07D47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寒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芘醌类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空穴传输性质及稳定性,可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的空穴注入层材料,也可以作为掺杂剂掺杂在空穴注入层或空穴传输层中,这样既可用低电压驱动,也可提高电致发光效率,延长器件寿命。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4854320发明名称为“一种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种类多、制造成本低和光学与电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其在光电器件(例如平板显示器和照明)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由正极与负极以及在它们中间的有机物层三部分组成。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与寿命,有机物层一般具有多层结构,每一层包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质。具体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基本原理为:当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正极向有机层注入空穴,负极向有机层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相遇时会成激子,该激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光。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广视角、高对比度、高响应性等优点。为了提高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的复合效率,需要进一步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良。
所以有科学家利用芳香族二胺衍生物(专利US4720432)或芳香族稠环二胺衍生物(专利US5061569)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空穴传输材料,以此来提高注入空穴的效率,但这时需要提高使用电压才可以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充分发光,这就导致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降低和消耗电量增大的问题。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空穴传输层中掺杂电子受体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方法,例如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或2,3,5,6-四氟-四氰基-1,4-苯并醌二甲烷(F4TCNQ)(Appl.Phys.Lett.,73(22),3202-3204(1998),Appl.Phys.Lett.,73(6),729-731(1998),然而,这些化合物在用于掺杂有机层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工序中操作不稳定,在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时稳定性不足,寿命下降,或在用真空蒸镀来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上述化合物会在装置内扩散,污染装置。
目前,仍需进一步改进空穴传输层中掺杂的电子受体,即P-dopant型掺杂剂,特别是需要一种可以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低电压化和长寿命化的掺杂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芘醌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芘醌类有机化合物:
其中,
X每次出现分别独立选自CR1,N,CR1R2,NR1,C=O,C=NR1,C=CR1R2,C=Ar2,SiR1R2,PR1,O,S或SO2,且至少一个X选自C=O,C=NR1,SO2,C=CR1R2或C=Ar2;
Y选自C或者N或者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