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6234.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0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思哲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2 |
代理公司: | 34155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海燕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加热管材 同步加热装置 限位件 加热筒体 传统方式 单独加热 方向设置 加热性能 驱动机构 同步加热 同向转动 同轴设置 受热 管材槽 加热筒 贯穿 内壁 热层 体内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该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体,所述加热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筒体内与其同轴设置有多个管材限位件,驱动机构驱动多个所述管材限位件同步且同向转动,所述管材限位件内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贯穿槽,待加热管材贯穿多个所述管材槽设置。该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能够对多根待加热管材同步加热,多根待加热管材受热情况相同,克服了使用传统方式对待加热管材进行单独加热所产生的加热性能不同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材的加热直接通过将管材放置在加热筒体内进行加热,多个管材的加热亦是如此,由于在加热筒体内每个位置会具有一定的温差,那么则会导致每个管材的受热情况不同,则会影响到管材后期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该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能够对多根待加热管材同步加热,多根待加热管材受热情况相同,克服了使用传统方式对待加热管材进行单独加热所产生的加热性能不同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该多管材同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体,所述加热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筒体内与其同轴设置有多个管材限位件,驱动机构驱动多个所述管材限位件同步且同向转动,所述管材限位件内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贯穿槽,待加热管材贯穿多个所述管材槽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外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轴接有伸入所述加热筒体内的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上套设有多个主动齿轮,所述管材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环形齿条;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置有多个能够自转的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上套设有多个与所述环形齿条相啮合的被动齿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轴体设置于所述管材限位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管材限位件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加热筒体同轴的贯穿孔,所述贯穿槽面向所述管材孔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管材限位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于所述贯穿孔的导热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轴接有伸入所述加热筒体内的第三轴体,所述第三轴体贯穿所述贯穿孔且外侧压紧接触于待加热管材。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的轴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轴体上套设有耐高温摩擦套。
优选地,所述加热层包括:设置于外层的保温层和设置于内层的导热层,所述保温层和导热层之间铺设有电热网。
优选地,所述电热网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热层的多根加热丝,所述加热丝沿平行于所述加热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为波浪形折叠延伸。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和导热层之间设置有连接于外部加热设备的恒温控制探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加热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筒体内与其同轴设置有多个管材限位件,驱动机构驱动多个所述管材限位件同步且同向转动,所述管材限位件内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贯穿槽,待加热管材贯穿多个所述管材槽设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加热多个待加热管材,使得多个待加热管材距离加热筒体中心点的位置相同,且通过管材限位件的转动使得多个待加热管材位置不断变化,解决了多个待加热管材由于位置因素引起的加热情况不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思哲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思哲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