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筒式揉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7108.7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4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胡电有;胡宽;文长林;夏云龙;沈义海;陈超;方宏侠;盛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34 | 分类号: | B07B1/34;A23F3/1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筒式揉捻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筒式揉捻机,包括底座和外桶;所述底座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圆周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圆周外侧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齿,所述固定齿啮合有齿轮,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齿轮的驱动装置;所述外桶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在转动环上,所述外桶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揉茶筒,所述揉茶筒的上端延伸至外桶的上方;所述外桶和底座的中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落料孔和第二落料孔,本发明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实现揉茶筒和外桶一起相对底座运动,加快揉茶筒的运动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揉茶筒内茶叶的揉搓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揉捻机,具体是一种转筒式揉捻机。
背景技术
揉捻机可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且能确保茶叶品质均一,操作简便。茶叶揉捻是指杀青后的茶叶通过揉捻,适度的破坏叶内组织,挤出茶汁,改善了口感,也有利于卷紧条索,干燥成形,使茶叶即容易冲泡又有一定的耐泡性,提高了饮用的价值。
然而现有的揉捻机的一般都是通过曲柄实现揉茶筒单独运功,因此揉茶筒茶叶的揉搓效果差,且揉茶筒的运动运动慢,因此降低了加工效率,同时现有的揉茶筒在实现对茶叶进行加工时不便工作人员观看揉茶筒内茶叶的加工情况,从而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筒式揉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筒式揉捻机,包括底座和外桶;
所述底座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圆周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圆周外侧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齿,所述固定齿啮合有齿轮,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齿轮的驱动装置;
所述外桶的底端面固定连接在转动环上,所述外桶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揉茶筒,所述揉茶筒的上端延伸至外桶的上方;
所述外桶和底座的中央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落料孔和第二落料孔,所述环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落料孔和第二落料孔连通,所述第一落料孔处设置有挡料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纵截面为U形,所述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端穿过底座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驱动装置工作通过转动轴实现齿轮转动,通过齿轮驱动转动环转动,在转动环转动过程中实现外桶和揉茶筒相对底座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揉茶筒内茶叶的加工;
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端通过横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揉茶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的设置便于将揉茶筒固定在外桶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揉茶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揉茶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位于揉茶筒内并与揉茶筒的内部相配合,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已知,故不在此详细赘述,当需要在揉茶筒内装入需要加工的茶叶时,液压缸工作实现遮挡板向上移动,当遮挡板的一端脱离揉茶筒时,便于在揉茶筒内装入需要加工的茶叶;当在揉茶筒内装入需要待加工的茶叶时,液压缸工作实现遮挡板向下移动,直至遮挡板位于揉茶筒内实现对揉茶筒内装入茶叶的遮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揉茶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L形板上;
所述揉茶筒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位于所述揉茶筒内部的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档杆,且档杆位于遮挡板的下方,通过螺纹杆便于实现档杆在揉茶筒上的安装与拆卸,当档杆安装在揉茶筒上时,通过档杆实现了遮挡板的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宣城华阳茶叶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1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