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滴灌管带打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37326.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2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彭涛;刘培勇;张金响;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01;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杨晓亭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灌 管带 打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滴灌管带打孔方法,滴灌管带打孔装置包括电磁定位部分、永磁打孔作业部分和电控部分;电磁定位部分包括可共同围成永磁柱容纳空间的上电磁体、下电磁体、左电磁体、右电磁体、前环形电磁体和后环形电磁体;永磁打孔作业部分包括设置在永磁柱容纳空间内的永磁柱,永磁柱上设有打孔机构。本滴灌管带打孔装置通过改变电磁定位部分的磁场方向可以实现永磁柱的上下运动,将滴灌管带套接在永磁柱上后可以通过永磁柱的打孔机构实现自滴灌管带的内部向滴灌管带的外部对滴灌管带进行打孔,不仅能够在缩短调试周期、减少浪费的前提下实现出水孔的稳固成型,而且可以实现在滴灌管带使用过程中减少出水孔堵塞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带打孔方法,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滴灌管带的打孔方法,属于滴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再经过安装在滴灌管带滴灌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使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的灌溉。
滴灌管带是滴灌系统中的主要装备之一,滴灌管带可绕垅弯曲铺设,操作方便。滴灌管带中的滴灌毛管通常采用高压聚氯乙烯材质,且管径尺寸通常为4~20mm、壁厚尺寸通常为0.1~0.6mm,是典型的薄壁塑料软管结构,且需要在滴灌毛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距打出用于水流出的出水孔,而出水孔的孔径通常为0.6~1.2mm。现有的滴灌管带加工设备通常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即注塑、打孔一次成型,经注塑成型的滴灌管带在牵引带轮的带动下经过打孔装置进行打孔时通常是呈被压扁的层叠管壁状态,而打孔装置通常采用直接自滴灌管带外部向滴灌管带内部打孔的方式,且打孔装置需调整好打孔的孔深行程以保证只打穿层叠管壁的上层管壁。
这种传统的滴灌管带打孔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自滴灌管带外部向滴灌管带内部打孔的方式因其穿孔方向是自外向内,因此会造成出水孔位于管壁外部的外口较光滑、而打孔过程中产生的翘边毛刺则位于管壁的内部,由于滴灌管带的出水孔的孔径较小,因此这种结构会使得滴灌管带在布管使用时,细小的砂粒容易经出水孔的外口进入并卡在翘边毛刺位置,进而造成出水孔的堵塞;
2.由于打孔操作时只需打穿层叠管壁的上层管壁,而滴灌管带的壁厚尺寸较小,因此打孔装置调整打孔的孔深行程较困难,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微调、需要多次进行打孔测试,不仅调试周期长、而且会造成滴灌管带的浪费;
3.虽然打孔装置在打孔操作前调整好打孔的孔深行程,但由于滴灌管带在注塑生产过程中的壁厚均匀性问题以及层叠管壁状态的滴灌管带在打孔过程中的自身弹性形变问题,仍然会存在未打穿管壁形成盲孔的现象,进而会使得滴灌管带在滴灌使用时出水孔无法滴出水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滴灌管带打孔方法,能够在缩短调试周期、减少浪费的前提下实现出水孔的稳固成型,且可以实现在滴灌管带使用过程中减少出水孔堵塞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滴灌管带打孔装置包括电磁定位部分、永磁打孔作业部分和电控部分;
所述的电磁定位部分包括均缠绕有导电绕组线圈的上电磁体、下电磁体、左电磁体、右电磁体、前环形电磁体和后环形电磁体;上电磁体、下电磁体、左电磁体和右电磁体均是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结构,上电磁体和下电磁体上下平行对置设置、左电磁体和右电磁体左右平行对置设置,上电磁体、下电磁体、左电磁体和右电磁体共同围成永磁柱容纳空间;同轴设置的前环形电磁体和后环形电磁体前后对称设置在永磁柱容纳空间的前后两端、且前环形电磁体和后环形电磁体的中轴线与永磁柱容纳空间的几何中心线共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钻机快钻调节治具及调节方法
- 下一篇:旋转平刀模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