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7429.7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董宏英;孙亮;曹万林;陈钱佳;郭华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58;E04B2/84;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可控 组合 剪力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领域,提供了一种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剪力墙墙板;剪力墙墙板包括填充层、外包框架和若干个恢复杆;填充层嵌设在外包框架内;恢复杆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粘结杆段、无粘结杆段和第二粘结杆段;无粘结杆段的外表面套设有隔层,第一粘结杆段和第二粘结杆段嵌设在填充层中。本发明提供的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通过在外包框架内填充填充层,并嵌设恢复杆,恢复杆的第一粘结杆段长度设置可以保证粘结失效前恢复杆不屈服,从而可在恢复杆第一粘结杆段粘结失效时,恢复杆能够与剪力墙墙板无粘结并赋予弹性力,从而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减小剪力墙残余变形,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复杂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随着建筑高度增加和建筑功能需求的提高,对剪力墙性能的要求随之提高。
外包钢板混凝土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是一种抗震性能好的组合结构形式,主要由外包钢板、内部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连接件等组合而成,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同时,外包钢板避免了混凝土裂缝的暴露,提高了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在设计承载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剪力墙厚度,减轻结构自重,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同时钢板可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方便施工。
但现有的外包钢板混凝土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在较强的往复荷载作用下,残余变形依旧得不到控制,或者说为了控制残余变形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无法实现“大震可更换、可修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申请提出一种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有效控制结构震损和残余变形,实现“大震可更换、可修复”的抗震设防目标。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形可控组合剪力墙,包括:剪力墙墙板;所述剪力墙墙板包括:填充层、外包框架和若干个恢复杆;所述填充层嵌设在所述外包框架内;所述恢复杆嵌设在所述填充层内;
其中,所述恢复杆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粘结杆段、无粘结杆段和第二粘结杆段;所述无粘结杆段的外表面套设有隔层,所述第一粘结杆段和所述第二粘结杆段嵌设在所述填充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墙板还包括: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包框架内,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包框架的顶面和底面齐平,将所述外包框架间隔成多个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相邻所述腔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墙板还包括:若干个缀板;所述缀板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预设距离嵌设在所述填充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多个所述腔体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缀板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预设距离嵌设在所述第二腔体的所述填充层内;各所述恢复杆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所述填充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框架的厚度为10-16mm;所述缀板和所述隔板的厚度不小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恢复杆的外表面环设有螺纹,所述恢复杆中第一粘结杆段长度l=20d,d为恢复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设置在所述剪力墙墙板的顶部,与所述外包框架顶部的两侧连接;所述下边框梁设置在所述剪力墙墙板的底部,环设在所述外包框架的底部,所述恢复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边框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为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所述外包框架的钢板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所述恢复杆的屈服强度不低于5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