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7444.1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亚茹;安瑾;苏雅;陆飞鹏;李向东;郑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F23G7/0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冯永贞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配置为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杂质;生化处理单元,配置为去除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深度处理单元,配置为分离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盐分,以生成浓水;浓水处理单元,配置为完全去除所述浓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首先通过生化处理单元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然后通过深度处理单元处理垃圾渗滤液中以生成浓水,再通过浓水处理单元以蒸发和/或焚烧的方式完全去除所述浓水,实现了垃圾渗滤液的全量处理和浓水的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厂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前必须将新鲜垃圾在垃圾储坑中储存3-7天进行发酵熟化,以达到沥产水份、提高热值的目的,才能保证后续焚烧炉的正常运行,储存过程中的沥出液即为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完善,生活垃圾中混入厨余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行业垃圾,导致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大、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环境危害大。
目前垃圾渗滤液主流处理工艺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p-flow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UASB)+厌氧好氧工艺 (Anaerobic Oxic,A/O)+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或者“UASB+A/O+UF+管式超滤(TUF)+RO”处理工艺,回收率约为50%-70%,其浓水多采用碟管式反渗透(Disc tube reverse osmosis,DTRO)处理,总体回收率约60%-85%,但上述处理工艺的系统运行和膜更换费用较高,剩余的浓水量较大,且剩余的15%-40%的浓水盐和COD更高,直接用于蒸发会导致蒸发严重结垢、污堵。 DTRO可将污染物一起浓缩,但不能将有机物与盐分分离。高有机物会影响蒸发过程中结晶的形成,高硬度会导致浓水蒸发中换热器换热列管结垢。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
预处理单元,配置为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杂质;
生化处理单元,配置为去除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深度处理单元,配置为分离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盐分,以生成浓水;
浓水处理单元,配置为完全去除所述浓水。
进一步,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
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配置为降解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A/O单元,配置为进行反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
进一步,所述深度处理单元包括:
调节池,配置为调节所述垃圾渗滤液的pH;
电渗析装置,配置为进行电渗析以生成盐分较高的第一浓水和盐分较低的电渗析产水。
进一步,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
膜分离单元,配置为利用膜分离技术将所述垃圾渗滤液分离为浓度不同的两部分。
进一步,所述膜分离单元包括:超滤装置,配置对所述生化处理单元的产水进行固液分离,生成的上清液进入所述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所述膜分离单元包括:纳滤装置,配置为对所述深度处理单元的产水进行分离,以生成纳滤产水和纳滤浓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7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